若米知识 > 电商 > 农村电商什么时候成立—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有多久

农村电商什么时候成立—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有多久

导读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有多久优质回答电子商务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以下技工时期:1、起步期1990-1993年,电子数据交换时代,成为中国...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农村电商什么时候成立,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有多久

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有多久

优质回答电子商务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以下技工时期:

1、起步期

1990-1993年,电子数据交换时代,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起步时期。

2、雏形期

1993-1997年,政府领导组织开展“三金工程”阶段,为电子商务发展期打下坚实基础。1993年成立了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主席的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相继组织了金关、金卡、金税等"三金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1996年1月成立国务院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副总理任组长,20多个部委参加,统一领导组织中国信息化建设。

1996年,金桥网与因特网正式开通。 1997年,信息办组织有关部门起草编制中国信息化规划。 1997年4月在深圳召开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各省市地区相继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省开始制订本省包含电子商务在内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1997年,广告主开始使用网络广告。 1997年4月以来,中国商品订货系统(CGOS)开始运行。

3、发展期

1998-2000年,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阶段。 1998年3月,中国第一笔互联网网上交易成功。 1998年10月,国家经贸委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宣布启动以电子贸易为主要内容“金贸工程”,它是一项推广网络化应用、开发电子商务在经贸流通领域的大型应用试点工程。

1999年3月8848等B2C网站正式开通,网上购物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从1999年兴起政府上网、企业上网,电子政务(政府上网工程)、网上纳税、网上教育(湖南大学、浙江大学网上大学),远程诊断(北京、上海的大医院)等广义电子商务开始启动,并已有试点,并进入实际试用阶段。

4、稳定期

2000-2009年,电子商务逐渐以从传统产业B2B为主体,标志着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可持续性发展的稳定期。

5、成熟期

3G的蓬勃发展促使全网全程的电子商务V5时代成型,电子商务已经受到国家高层的重视,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6、未来发展

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支付、物流、数据。要如何抓住这三个关键性的因素既是挑战,也是所有互联网业以及所有对未来经济发展感兴趣的人的重大机会。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服务差的困境成为阻碍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库房自建或将成为电子商务转型的关键所在。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有哪些具体。

优质回答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主流模式

电子商务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比如B2B、B2C、C2C等,考虑到农村电子商务参与人的特殊情况,按照买卖的双方是直接参与还是通过代理人来参与电子商务的流程中,将农村电子商务分为三种模式:A2A(agenttoagent)、A2C(agenttoconsumer)、C2C(consumertoconsumer)。

(一)A2A模式(agenttoagent)

这里的A2A,是agenttoagent的简写形式,这里的A指代理人,而A2A是指电子商务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通过代理人来参与电子商务过程。

应用这种模式的比较出名的是“兰田模式”。

兰田模式是以“世纪之村”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的运作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由平台企业、信息员、销售商和采购商四方参与,兰田集团公司作为最主要的平台企业,负责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和运营,负责交易规则的制定和完善,负责代销代购渠道的建立和管理。而信息员则负责买卖信息的发布,促进买卖活动的成功,一般多由拥有上网能力的农产品商人或者农资商人充当,作为农户与平台、消费者与平台、生产商与平台之间联系的桥梁,是形式中的代理人。生产农副产品的农户或者合作社、提供农资的生产商或者经销人作为销售商,通过信息员(可以是专门的信息员,也可以自己申请成为信息员)发布自己的供货消息,农产品商家、需要农资的普通农户或者合作社作为采购商则通过信息员购买所需商品。

由上述案例,可知A2A模式的农村电子商务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二)A2C模式(agenttoconsumer)

这里的A2C,是agenttoconsumer的简写形式,是指在电子商务市场中,生产者或者销售者通过代理人与消费者之间产生营销关系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A2C的A指的是代理人,C指的是个人消费者。

近年来,涉农产品网络经销商在农产品产地大量涌现,他们在淘宝等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店铺,从农户或者农业生产合作社手中收购农副产品作为自己的货源。当地农户和合作社找到销售渠道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代理收入。这些网络经销商,就是A2C模式中的代理人。A2C运作模式下,出现了不少成功的案例,甚至有代理人已经打造出一批出名的网店和品牌。这里选取中闽弘泰网店以及赵海伶的网店作为案例来分析一下A2C模式的运作流程。

由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模式的运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C2C模式(consumertoconsumer)

C2C,即consumertoconsumer,是指个人卖家与个人买家之间直接通过平台进行交易的电子商务模式。这种电子商务模式并非农村电子商务的特色,在电子商务领域非常流行。按照中国最大的C2C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的统计,2010年,C2C市场交易额超过了4600亿元,淘宝网商数量超过了106万。可以说,目前的电子商务非常繁荣。然而涉农的起步却很晚,直到2011年才开始展露头角。由于C2C的单个参与者的生产能力和购买能力都不高,涉及的金额较少,成功案例不少,但是涌现出来的出名案例却不多。在农业C2C中,经常提及的是沙集镇模式。

而所谓沙集镇模式,是江苏省雎宁县沙集镇出现的一种C2C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当地村民,自发式开设网店,在网上销售自己生产的板式拼装家具。在扩大家具销售范围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加工、物流、原材料、电子商务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条。有人曾称其为“自发式产生,裂变式增长,包容性增长”,这种以农户为主导的“农户,网络,公司”的C2C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值得期待。

从这两个案例,可以归纳出农村电子商务的经营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种电子商务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A2A、A2C、C2C这三种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下表对这三种模式的特色进行了比较分析。

由上述特点比较可知,A2A、A2C、C2C三种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各具优缺点。

A2A模式的优势:

(1)惠及整个区域范围的所有农户,A2A模式是由政府或者平台企业牵头的,在最初的规划中,就是以区域内所有的农户作为服务对象,不管其经济水平、知识文化水平如何,都可以享受这种服务。

(2)信息员的介入,弥补了农民上网与营销水平低下的问题,使农村电子商务成为一种可能。

(3)平台企业介入,负责代购和代销,集体运输,解决了困扰农村电子商务多时的物流配送问题。

(4)参与各方基本利益一致,各取所需,实现共赢。农民希望通过电子商务解决“买难卖难”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收入的同时,获取丰富而廉价的生活生产物资,而信息员则希望通过自己的技术服务获得佣金。平台企业希望网上销售能够繁荣,获得良好的声誉和用户覆盖度,从而获得丰厚的服务收入和广告收入。政府希望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能够有一个漂亮的业绩。

(5)由政府牵头组织或者支持,方便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一体化建设,一平台多功能共享,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A2A模式的劣势:

(1)环节较多,不利于监管。在模式中,卖方和买方都要经过代理人,才能与交易平台联系,这样就延长了流程,增加了环节,这就增加了管理和监管的难度。

(2)平台的建立和维护,交易规则的制定和完善,都依赖于牵头企业或者政府。牵头企业或政府还承担着代购代销、物流配送等职责,这些都对牵头企业或者政府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为这种模式的建立制造了额外的难题。

(3)交易平台为一定区域内的农户或者合作社提供服务,这些农户或者合作者在农业生产方面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他们的需求以及可能提供的农副产品种类都比较集中,使得平台的经营范围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产品门类较为单一,不利于与综合电子商务平台的竞争。

A2C电子商务的优势:

(1)借助淘宝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使用已经相对成熟的交易规则、支付手段及信用评价机制,减少了重新建立和维护交易平台的费用,更加的方便、安全和廉价。

(2)将部分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实现了区域生产与全国市场的对接。

(3)解决了部分农户不能上网而不能参与电子商务的问题。

A2C电子商务的劣势:

(1)有中间环节。

(2)农户通过代理人与销售平台产生联系,农户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复杂,可能是一次性的交易联系,也可能是长期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有契约的约束,也可能仅仅是口头约定,双方之间的关系由双方的经营状况决定,并不稳定。

(3)对于农户而言是单向的销售,农户并不能通过此模式享受电子商务在买入方面的好处。

(4)代理人多为自发形成,其代理的范围因为代理人自身的实力和代理意愿,往往限于较小的范围,不能惠及区域全部。

C2C电子商务的优势:

(1)借助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无需自建平台,减少了平台建立与维护费用,使用已经成熟的交易模式与信用评价机制,减少了交易中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2)销售范围面向全国,实现了部分农产品与全国大市场的对接。

(3)环节少,生产者通过平台直接与消费者相联系,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分利,使生产者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

(4)更加自由灵活。卖家买家都是单个的企业或者个人,经营形式灵活多变。

C2C电子商务的劣势:

(1)不能解决农民因为无法上网而不能参与电子商务的问题。

(2)农户兼顾生产和销售,对农户的营销素质和电子商务应用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农户涉足电子商务的门较高。

什么是农村电商?

优质回答什么是农村电商?

农村电商就是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遍布县、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

2015年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部署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壮大新业态促消费惠民生;确定促进快递业发展的措施,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

定义

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配合密集的乡村连锁网点,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体系的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构筑紧凑而有序的商业联合体,降低农村商业成本、扩大农村商业领域、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获利者,使商家获得新的利润增长。

发展空间

按照商务部日前发布的《2012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截至2012年底,正常经营的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数量为163.26万个,其中注册地在村镇的为59.57万个。

2016年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阿里巴巴集团在京签署结合返乡创业试点发展农村电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双方将共同支持300余试点县(市、区)结合返乡创业试点发展农村电商。

根据协议,未来三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不断改善试点地区创业环境,并组织试点地区对接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则提供包括农村淘宝在内的农村电商项目落地支持,对接试点地区,实现项目落地生根。对于国家级贫困县,阿里巴巴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辅以重点资源倾斜。

协议约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整合资源,推动、引导试点地区先行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合作。同时,鼓励试点地区开展针对政府相关服务人员、农村淘宝合伙人、淘帮手等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参与人员的培训活动,做好宣传引导等相关工作。

另据介绍,此次合作一方面助力试点地区发展农村电商,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发展农村电商进一步吸纳更多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届时,随着生态链和生态圈的发展,将会吸纳更多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农业电商平台的主要运营风险有哪些?

优质回答您好,我是国内第一批农村电商的研习者,就您的问题谈谈我的想法。

一、模式的风险

从这些年农业电商平台的发展历程来看,是否具有清晰、独特的商业模式是电商平台运营发展的关键。因为农业电商平台最终也会走向集中,不同模式会形成几个头部平台,这些平台会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二、平台开发及运维的风险

大多数刚起步的电商公司是不具备完整的技术开发团队,一般都会选择外包技术公司合作,这里有两个风险,一个是第一版的开发和性能;另一个是后续的迭代优化是否能够及时完成。

沟通成本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专业背景的差异,往往需要长时间,多轮次的沟通。

三、运营的风险

国内现在从事农业电商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从消费电商转型到农业电商领域,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懂农业的不懂电商,懂电商的不懂农业,两者都懂的人才少之又少,简单的把消费电商的经验复制到农业电商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农业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所以运营团队的构成至关重要。

当然还有平台安全的风险等其它一些潜在的风险,就不再赘述,这三点我认为是最大的风险。

农业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化技术将农业生产的前、中、后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农业生产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升我国农业品牌形象和整体竞争实力。我国农业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风险。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了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中所面临的风险,并探析其原因。最后,给出相应的化解措施,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互联网+”是互联网形态演进并催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代表一种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为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近年来,“互联网+”改变和影响了许多传统行业,互联网+农业也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传统农业的典型代表,而今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中,面临农业生产力低、农产品加工业滞后、农产品销售环节多、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和应用为我国农村市场注入新的动力,也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1农业电子商务的优势

农业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农业商务活动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包括农业的信息化生产、农产品的网络销售与物流配送、资金的电子支付等全过程[1]。农业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化技术将农业生产的前、中、后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升我国农业品牌形象和整体竞争实力。具体而言,农业电子商务具有很多优势。

第一,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助于加快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几千年来的小农经济造成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普遍偏低。因此,转变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是提高我国农业和农村整体经济质量的关键。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助于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实现,加快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历程。

第二,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助于农业信息的传播与共享。信息快速流通能够有效消除生产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农户之间以及农户与市场之间缺少信息沟通。农户完全凭借个人经验安排生产,往往造成农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农产品供需不平衡。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构建农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信息流通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拉近农户与市场的关系。

第三,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利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流通成本。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限制,产量极其不稳定;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不易保存,极易腐烂变质,这也加剧了农产品的供需矛盾。目前,我国农产品销售存在渠道窄、环节多、交易成本高、农产品损耗高等问题。因此,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构建网上交易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交易环节和交易成本变得格外迫切。

第四,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农民自主决策的合作社等中间组织为纽带,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通过市场机制将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三者环节联结为一个有机的产业系统。农业产业化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助于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业专业化分工发展,并最终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农业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发展无疑对于改变我国传统农业落后、低端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也存在很多风险。本研究旨在对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风险进行模拟,并提出应对风险的对策建议。

2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开通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此后,各种农业信息网络平台陆续涌现,我国农业电子商务业开始发展。从上个世纪后期以来,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2.1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萌芽期

1995至2005年是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萌芽阶段。这段时期,国家正式启动“金农工程”,目的是加速和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立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同时,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了集诚现货网(即中华粮网的前身),标志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开始。这一阶段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仅停留于GtoC模式,即由政府委托电商平台通过竞买交易方式采购和销售国家政策性农产品。

2.2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成长期

2006年到2008年这段时间,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进入短暂的成长期。这一时期我国出现了专门针对小众市场的生鲜电商企业,这些企业多为传统零售商。同时,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农村中,一些农民开始在淘宝网开设网店,成为专职网商,实现创收,并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周围群众网上创业开店,各类电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3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调整期

2009年至2012年是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调整期。第一,由于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初期,农业电子商务市场容量有限,大量电商企业涌入导致市场很快饱和。第二,由于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早期触网者多为传统零售商,他们缺乏专业电子商务人才和专门的管理团队以及资本,面对农业电子商务行业的高额成本、高压竞争,这些最早涉及农业电子商务的企业几乎倾巢败退。第三,缺乏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只是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此外,由于这一时期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导致消费者更加重视食品安全与质量。来自行业发展与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双重压力,最终导致很多电商企业倒闭,我国农业电子商务进入一个资源整合、优胜劣汰的调整期。

2.4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成熟期

2012年开始,虽然资源整合还在进一步进行中,但是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已经开始进入一个逐渐成熟,稳定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尽管仍然存在破产、转让和淘汰,但是留下来的企业都有各自的行业资源优势。例如顺丰优选正式上线,沱沱工社快速崛起,被沃尔玛收购的1号店推出自营生鲜品类,本来生活网凭借“褚橙”和“千年荔枝”引起社会热议。与以往农业电子商务行业的相互竞价相比,新一轮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原产地、营销手段、物流配送与服务等方面。

2.5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繁荣期

2015年,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以及“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我国农业电子商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繁荣期。国家为了进一步激发农村电子商务的市场潜力,相继颁发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如表1所示。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完善农村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提高农村流通效率、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政策环境如此之好,也造就了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里程碑。2015年开始,我国县域电子商务全面铺开,农业电子商务开始采取全面的“整县推进”方式,大大加快了农业电子商务的覆盖。首当其冲的是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全面实施。京东紧随其后,大力实施其农村电商战略,大幅推进农村电商基础网络建设,布局了一张密布全国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络。苏宁启动电商扶贫“双百计划”,将在100个适合发展农村电商的贫困县建设100家店,包含苏宁易购直营店、服务站,并相应在苏宁易购上线100家地方特色馆,助力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中国邮政也在加速农村电商布局,在陕西、山东、河南等地新建村级服务点。此外,中国电信也开始觊觎农村电商,在青海开展村级电商服务点建设试点,从代收费服务切入农村电商市场。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京东商城的“京东帮”服务店、苏宁云商的苏宁易购服务站模式,到中国邮政、以及中国电信向农村市场扩散,都说明我国农业电子商务正在逐步走向开放式的社会化经营[2]。农业电子商务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不仅带动整体农村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还能改变我国传统农业落后的面貌,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表1: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相关政策文件

3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在互联网经济盛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农业电子商务作为我国涉农企业战略性调整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手段,以及我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农业电子商务在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也给我国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农业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农业电子商务风险是指由于农业电子商务开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而导致农业电子商务主体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农业电子商务的主体包括参与所有参与农业电子商务的涉农企业、农户和终端顾客群体。农业电子商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3.1市场风险

农业电子商务市场风险是指在开展农业电子商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农产品市场供求失衡、农产品价格发生波动,或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前景预测偏差等因素导致农业电子商务主体经济上遭受损失的风险。农业电子商务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市场预测产生偏差、供给与需求信息发生变动,导致农产品市场价格发生波动、农产品滞销等等。农业电子商务市场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农业产业自身的弱质性是引起农业电子商务市场风险的根本原因。农业产业的弱质性体现在: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生产周期较长,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导致农产品的价格发生较大的变动;大部分农产品属于鲜活农产品,具有易腐性,难以长期保存,对加工的技术和条件要求较高,一旦发生滞销,农业生产者就会面临巨大的损失;尽管农业科技在不断进步,农业生产对于自然条件仍然具有高度依赖性,而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是超出人类控制的。

第二,农业市场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是引起农业电子商务市场风险的直接原因。农业市场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市场中很难及时寻找和准确解读市场需求,对市场的判断力比较弱,农民仅凭经验决定生产,缺乏有效信息,很难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地进行生产结构的调整,使得我国农民的生产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尽管我国涉农信息网站有一万个左右,却普遍存在信息雷同、准确性不高、时效差等问题,尤其缺少对农产品市场有预测性、指导性的信息。因此,我国农业市场信息的高度不确定性给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3.2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是指由于农产品质量不符合相关要求而对人、动植物以及环境产生的不良效应,以及发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涉及我国食品和农产品的国际声誉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密切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环境污染。农业快速发展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农业生产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使得土壤、水源中大量残留污染物积累,并通过植物吸收转移到农产品中,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以及销售者的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在农业耕作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导致我国农作物农药化肥残留量超标;在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过程中,过度使用激素、保鲜剂等农业投入品,加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第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落后。主要体现在多头管理、缺乏协调机制、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落后、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等,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效率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

3.3农产品流通风险

农产品流通风险是指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风险,包括由于产地和销售地仓储配套设施不完善致使农产品因保管不善而产生的损耗、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冷链物流配送未能达到要求而发生的损耗、不能准时送达货物而给农产品供需双方造成的损失,以及农产品的自然损耗等等。

由于农产品大多是生鲜产品,需要进行冷链流通。据有关资料,近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只有5%、15%、23%,造成农产品流通损耗率高达25%至30%;而欧美发达国家的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的冷链流通率也在95%。因此,落后的冷链配送技术和设备是我国农产品物流过程损耗高、质量难以保证的根本原因。此外,流通渠道单一、信息化水平低、物流成本高也是产生农产品物流风险的原因。

3.4人才风险

人才风险是指由于专业人才匮乏给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也是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量特别大。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专业的现代农业和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大量精通经营管理、营销推广、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目前,在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各类人才的缺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3]。研究显示,县域网商对电商人才的需求量超过200万,其中最缺的三类人才是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和数据分析[4]。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农村人才吸引力低。我国农村和农业环境较差,发展条件和平台都不如城市成熟,因此,稍有文化的人都会选择留在城市发展。

第二,对农业电子商务认识不足。目前我国很多从事农业电子商务的人对农业电子商务的观念认识不足,简单地认为从事农业电子商务就是开网店,对于电商经营环节中所面临的产品策划、质量标准制定、品牌包装、宣传推广以及销售、物流、售后等各个环节并没有清晰的认识。

3.5网络交易的信用风险

网络交易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网络交易的虚拟化和特殊性,交易主体的信用信息不能为对方了解所引发的风险。买卖双方的信任是网络交易成功的基础,但是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交易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网络信用纠纷时常发生,其主要表现有商品信息不全面不准确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卖家发货不及时、客户的投诉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以及买家的恶意退款、退货行为等等[5]。网络交易的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网络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另一方面,对于信用认识不足,当信用与利益发生冲突时,信用让位于利益。

3.6网络平台的运营风险

农业电子商务的网络平台运营风险是指农业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在日常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对系统运作专业人员的管理、系统升级调整、与商业合作伙伴的协同运作三个方面[6]。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高效运作依赖于线上客服人员与客户的零距离沟通、后台工作人员的支持,以及库存、物流、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多方合作伙伴的共同参与。因此,参与各方的团队协作和快速响应对于农业电子商务的运作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其中一方发生滞后或者中断就会使整个企业面临网络平台运营风险。此外,随着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模式、服务、产品的同质化也会使我国农业电子商务企业面临运营风险。

4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风险的化解

农业电子商务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突破口,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农业电子商务面临着市场、质量安全、物流、信用等风险,为了化解或降低这些风险对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网络应用知识,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必须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降低农村上网资费,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对农村居民进行教育和培训,普及网络应用知识,使农民了解互联网的用途、善于应用互联网,为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提供更多途径和渠道。

第二,推进农业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设,普及相关法律常识,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电子商务是伴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尽管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出现针对网络安全的法律研究,但与农业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基本还是空白。尤其在我国,农业电子商务起步较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虚假交易、网络诈骗、黑客侵袭等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规范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行业环境,促进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这就亟需推进农业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农业电子商务制度,优化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针对电子商务交易、支付方式、物流配送、信用担保、合同履行、融资服务等环节制定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维护农业电子商务交易秩序,防范交易风险。

第三,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完善质量安全追溯机制,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从品质质量(质量认证、原产地认证等等)、加工工艺和规格(重量)等方面对农产品进行标准化,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完善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建立以预防、控制和追溯为特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督。

第四,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提高网络交易的信任度,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长远有效的交易约束机制。要降低农业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的信用风险,一方面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树立信用观念,提高网络安全,保障数据库安全和信息的安全传输;另一方面,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需要配送中心、认证中心、电子银行等多部门共同参与,那么就需要各部门联合起来,形成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减少电子商务的信用风险[7],形成长远有效的交易约束机制。例如建立信誉审查和评级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提高全社会对网络交易的监督。

第五,优化内部产业结构,打造农业自有品牌,走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农业仍处于低端初级农产品贸易阶段,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够、加工水平有待提升,致使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不健全、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同时,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品牌经营力度不够,龙头加工企业品牌营销意识不足,缺乏富有地方资源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农业品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走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只有农业自有品牌真正丰富起来之后,农业电子商务才能发展壮大起来。

农业电子商务的推进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和联合行动。政府要发挥政策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政府的扶持不仅仅是给予涉农电商以财政支持,还需要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法律法规、颁布激励政策、建立约束机制、建立信用机制等方面加大推动力度。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要联合起来,帮助广大农民和农村地区进行观念和思想方式的革新,进而进行生产经营方式的革新,改变我国农村落后的局面。社会信用系统的完善有赖于社会大众对信用形成的共识,只有这样,每个人才会去主动维护自己的良好信誉并对他人进行监督。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农村电商什么时候成立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若米知识的其他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dianshang/36849.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怎么关注俄罗斯电商__俄罗斯电商最新消息
怎样调整淘宝的物流—怎么调整淘宝电商规则的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