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情感 > 杨绛的一生给我们什么感受

杨绛的一生给我们什么感受

导读读《杨绛传》有感答通过几天的学习,终于把《杨绛传》读完,算是对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交待。读了《杨绛传》后,自己有什么心得体会呢?首先让我深受感触的是:杨绛先生的淡泊名...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杨绛语录一生所求,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读《杨绛传》有感

读《杨绛传》有感

通过几天的学习,终于把《杨绛传》读完,算是对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交待。

读了《杨绛传》后,自己有什么心得体会呢?

首先让我深受感触的是:杨绛先生的淡泊名利。她和钱钟书一生清贫,在她的至爱之人钱钟书和爱女相继离世时,于2001年上半年,将她的72万元稿酬都捐给了清华大学。

此后所有作品所获报酬都捐赠给清华大学的贫寒学子,让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其次,她和钱钟书的爱情至纯至真,传为佳话。

杨绛不愧为一代才女。与同时代才女不同的是:她在爱情方面是幸运且幸福的。在最美的年纪遇见了那个最对的人。

他们在乱世彼此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从此执子之手、相携一生。他们的相遇如同冥冥之中注定,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刚刚好。

其三,杨绛从小就是一有梦想的人,她一直向往着去清华读书。

1928年,时年杨绛华年17。这时她顺利高中毕业,心心念念想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

但是天公不作美,清华大学虽然从当年开始招收女学生,却当年在南方没有女生招收名额,所以只好转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东吴大学。

聪慧的杨绛凭借自己的沉稳,不仅夺得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状元的桂冠,还获得了东吴大学笔试第一名、复试第二名的好成绩。

由于家在苏州,她最终选择了离家较近的东吴大学。

第四、杨绛和她爱人钱钟书一生都是人们学习的典范。他们嗜书如命,互相勉励,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且时常泡在图书馆里。

他们彼此都热爱文学,在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杨绛一生精通好几国语言,而钱钟书的是诸多优秀人物所认可且不可多得的人才。在杨绛的陪伴下,钟书完成了《围城》的写作。

杨绛还是翻绎家,曾将西班牙语的原文《唐吉诃德》翻译。

第五、杨绛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是个不媚骨且有学问之人。

在严父慈母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她曾说:“在我的一生中,我也一直努力做一个不媚上、不欺下、谨守忠恕之道的正直诚恳的人。”

她的这种性格和为人准则多么值得我们学习。

第六、杨绛一生留给我们最有价值的格言就是: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自己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的期盼外界的认可,到后来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受情绪的控制。情绪一来,有时就泛滥成灾,很难有一稳定的心境。

我们每天在周老师群里写作修心,就是要修得一颗平常心。无论生活如波涛汹涌,我应心如止水。这需要一个过程。

愿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像杨绛先生一样,任何时候都淡定从容。

像平静的海面一样,没有波澜,荡不起涟漪。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磨难、困境。一心一意做自己。

关于杨绛先生的一生,你怎么评价?

我觉得她的一生就是淡泊名利的一生,杨绛先生已经去世很久,她去世的时候也是那么安详,她一生优雅也正直敦厚,如果让我评价的话,我觉得她的一生是历经风云,但却仍旧淡然处之的一生,是很多女性的标杆跟榜样。她是我国文坛巨匠,她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

首先杨绛先生的一生是高雅淡泊的一生,跟杨绛先生相处过的人都赞叹她高雅的性情。他日常的生活十分简朴,几乎对物质没有什么要求,她跟丈夫也是非常相爱的,包括家里的装饰都非常简约,她的一生也是高质量跟简约相伴的一生。她的生活十分低调,几乎除了写作,对其他就没有什么兴趣,她有空就会写作,她这种人生十分让人羡慕。

其次杨绛先生的一生是面对生死视为归家的一生。她是一个不怕生死的人,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也没有怕过他对生命有一种非常豁达的态度,这来源于她坚韧的品格。如果让我评价她一生的话,我觉得很多人都做不到她这种样子,那种无欲无求的感觉不是装出来的,她想要干净的来这一生,然后干净的走。确实,杨绛先生也做到了。

最后杨绛先生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她跟丈夫钱钟书的感情非常好。杨绛先生很支持钱钟书,两个人在一起相伴了很多年,而且钱钟书先生在写作的时候,杨绛也是全方位支持的,他们的爱情也很美好。杨绛先生一生追求尽善尽美,我们可以在她的著作中得知她的为人,得知她跟丈夫钱钟书之间的爱情故事。

我对杨绛有很高的评价,正因为杨绛先生的一生都很淡薄,什么都不在意,所以杨绛先生才能够长命百岁,她的一生也值得我们学习。

杨绛传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杨绛传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绛传读后感 篇1

大多人羡慕杨绛,能遇到钱钟书这样志趣相投的人,可我不羡慕。杨绛曾对不想结婚的女儿说:“将来我们都是要走的,撇下你一个,我们放得下心吗?”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恐怕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杰作——女儿,她竟会走在自己甚至是老伴儿前面。回忆想来,只怕如梦般遥远。

钱媛去世后第二年,钱钟书也跟随而去,落下杨绛一人独自一人存活于世。在这短短两年之内,杨绛竟承受了两次失去至爱之痛。或许是杨绛的命太长,但绝非钟书的命太短。他已陪她度过了60余年,可惜的是他们的女儿,钱媛。

钱钟书和杨绛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眼睁睁看着自己女儿的离去却无能为力,悲痛欲绝而又无可奈何。更可悲的是,钱钟书此时也是病倒在床,这意味着,杨绛在悲痛之余还要照顾自己的老伴儿,未来的一切都是不可预料的,或许,或许明天,杨绛就要面临老伴儿的离世…果不其然。杨绛一人独自过完了剩下的18年。

我不羡慕杨绛,也许有人要说,60年的曾经拥有已经足矣。如果是我,我不想要这样的曾经拥有,我不想那么久的美好被最后剩下的18年打破,在最后的日子里还是在回忆,在最后时光留下的是遗憾。而今只能从屋子里的一草一木甚至是微乎其微的空气中嗅到一丝丝以往的甜蜜…

也许杨绛余后18年存活于世,并非只为爱情,更为她的事业;或许,她不是独活,她在用她余下的光阴替他们一家三口一起看这繁华的世界,待到她死去那天,便能了无遗憾。

但我只是一个平凡又俗气的人,没有那么伟大的目标,更没有那么坚强的内心,所以,如果同样的事降临在我身上,我可能只会一蹶不振,既舍不得了解生命,也不愿过此般暗无天日的日子,整天浑浑噩噩…因此,我打心底里佩服杨绛先生。

杨绛传读后感 篇2

前几日在咖啡馆里读完了《杨绛传》,不知到底是作者文辞真诚,还是杨先生和钱钟书的爱情、品德叫人敬仰羡慕,只花了小几天,加起来不过几个小时,就看完了。

其实并没有刻意煽情,现在也不是会被刻意煽情所轻易感动的人。但阅读过程中,多次被杨先生一家的情、智、德,所感动。同时,这些人内心深处的本质所在的也更加让我触及内心最接近真相的问题:

我是要追寻人生的价值,还是金钱带来的乐趣?

此前小半生,一直在这个问题中纠结,做了很多并不让人内心快乐且坚定的选择。若是选择前者,我应当做的,便是去做自己想做的,若还不是很清楚这事到底是什么,就去探索清楚若是选择后者,我就该认真择一份业,十分投入其中,不再自我怀疑,不甚坚定。

而其实一直以来,我所忧心的,都只是让自己落入了这俗世的俗套。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快乐的方式很多,但能让你内心强大、坚定、幸福的,一定不多。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许没有那么多琳琅满目,却也更容易认清真实,坚定自我。如今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享乐主义盛行、倡导提前消费的年代,选择太多,诱惑太多,物欲也太多,更难看清楚真实是什么。杨父说,起居家用,够用就行。不耽于外物,才能将全部的身心投入自我的修养,修身是自我提升的辅助之路。

杨、钱先生在战乱、流放……这样兵荒马乱的生活中,还能学好多门语言,做好学问。而现在,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的我们,却还不能做到自律克己地去学习,真的很羞愧。好在读书使人明志,既已逐渐清晰自己内心的真实,就当该清晰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又该如何去做了。

这几年,我总觉得自己好像学会了、懂得了一些,但仔细想去沉淀,却发现没什么真实的内容。细思起来,太过浮躁,其实学的都很浅显。粗略地读写评论分析,看几篇文章,几本书,就以为自己懂了。却没有细致地沉下心去学这些文字背后的基础是什么。前一年一直想要自己形成系统的、逻辑的思维体系,其实就是发现了一些自己学的肤浅的证据。看过的,无论多少,都是别人的。如果自己没有潜心去学习系统的基础知识,没有形成逻辑的思考总结,我将永远不会有自己的东西。

所幸现在清晰了一点,就是发现自己的物欲其实不会太高。这些年,我有很多时刻常独自面对自我,勺布斯说,“当身边的声音消失之后,内心的声音会被放得很大。有好,亦有坏。坏的是,再小的欲望,也会因为这样的安静,让你感到刺耳。好的是,当你学会了克制,就会将内心之中,真正的声音听得更清楚。”在与自己独处之时,内心最细小的纠结,深剖下来,就是最自我的欲望。能逐渐认清自己,明白内心的真实,明白你想要的是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欲望自然降低,方向更集中,生活亦将更有力量。不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去自律,因为,这本就是你生活的样子。

我一直记得大学有个学长说过的一句话:了解自己,进而能对自己有办法。其实就是格物而致知之格自己。但格物是一生的作业,永远格不完的。永远做个心态上的.小学生,保持谦卑和进步。

杨绛传读后感 篇3

她是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具有江南水乡孕育出来的温婉动人的气质,又有知识分子的典雅,那么迷人隽永。在百岁之后的拍卖风波中有着坚定维权的铮铮铁骨。在经历坎坷时的坚毅柔韧。真是一个亦刚亦柔的传奇女性。

在留学归国途中,总结的晕船哲学,更是为人处世的哲学。无论遇到风吹雨打,只要自己身正心直,岿然不动,外界能奈我何?如果不处于水波之上,可能就不仅是晕船那么简单,更可能是晕社会,晕生活,晕婚姻,甚至晕人生了。不必随波逐流,也不必刻意特立独行,只要顺乎本性,尊重自然发展规律。

杨绛所著,语言平实至真,她像一位观察者以静观的心态,观人性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对自身善良的意愿。她说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会相互倾轧,方能保其天真,成其自然,一心志于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她在高龄创办的“好读书”为贫困却想读书的清华学子提供资助和奖励。共惠及本科研究生上百名,所获版税稿酬全部捐入“好读书”,如今共计千万人民币。她与钱淡泊名利,潜心治学。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她在钱写《围城》之时,正值上海沦为孤岛,一个大家闺秀甘当“灶下婢”。在钱病重几年中,而后女儿钱瑷也重病住院。来回奔波于医院,最后白发人送黑发人。先送走女儿。在照顾钱时,曾深情的说:“钟书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感人至深啊!在钱离世之际,亲吻着他的额头,久久贴着他的脸,而后是极为感人的后事办理。这个至真至纯的老人,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克制隐忍的感情,是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呐!整个过程让人忍不住泪目。

九十多岁高龄依旧笔根不缀,创作了《我们仨》。其中动情却又无奈的写到,我们仨失散了,失散了。独孤无奈的情绪,痛失至亲的悲痛,就在朴实简洁字里行间,感受到感情的真挚。惹人泪下啊!

作为大家,富而不骄,待人处世,淳厚谦逊。佩服!

百年之际,她走到了人生的边上。打点自己的行囊,洗涤一生的沾染的污秽。心静如水。而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人,想要做到平静,那就是做安心的事,去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在繁杂的俗事中也不与精神事务绝缘。像一个人一样体面的活着。

杨绛传读后感 篇4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百岁感言》

最贤的妻,是才的女,这是杨绛的先生钱钟书给她的评价。罗银胜的妙笔将这八个字分若干章节表现出来。通过作者讲述,这八个字对杨绛来说是实至名归!~而在我眼里,钱钟书还少给了两个字“坚强”。

杨绛给人的外表是个弱女子,从脆弱到坚强是需要一个进化过程的吧!~跟钱钟书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听到母亲病逝的消息,在大洋彼案哭得稀里哗啦的,钱钟书一直安慰着,才止住眼泪。这大概是杨绛最脆弱的时候,可是在失去至亲的时候谁不是如此呢。而且这时候的杨绛还年轻。

可能是因为被需要的原因,杨绛表现的特别坚强。生了女儿钱媛后在医院修养,钱钟书常来“告状”,今天不是这个坏了,明天就是这个坏了,而杨绛丝豪没有怪责备,更像一个大人安慰小孩一样安慰钱钟书“没关系,这个我会修好”,得到安慰的钱钟书也像小孩一样笑嘻嘻的离开!

钱钟书告诉杨绛准备写小说的时候,杨绛辞去佣人,用五指不沾阳春手的手亲自为他洗衣做饭,照顾他,让他能够专心写作。后来钱钟书大作《围城》问世,取得不小成绩,而杨绛平时不做家务,也落得一手的伤。(这也许就是爱情里的成全)

在“丙午大劫”的时候,虽然艰苦,但是做什么事都没有跟钟书分开,这就是钟书说的“我们今后只有死别,再无生离”。后来女儿钱媛病逝。卧病在床的钟书已是悲痛不已,此时的杨绛异常冷静,即便心碎,仍强忍住泪水!~因为她不能倒下,她倒下了钟书怎么办,钟书还等着她来照顾呢。可就女儿走后一年,钟书也走了。我们仨散了。就这么散了。

钟书走前留给杨绛一句话“绛,好生过”,她没有辜负丈夫,八十多岁高龄的杨绛在女儿、丈夫先后离去时,没有过于沉寂于悲伤,她依然热爱身活,继续看书写小说,写了《我们仨》《风絮》等。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杨绛除为母刚强外,为妻更刚强。凡事都是先生事为主,除了封建教条,我再相信他们伉俪情深。最后用杨绛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愿与大家共勉。

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杨绛传读后感 篇5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忘却了白天的紧张与疲惫,处世的烦恼与愁绪也消失了。

读《杨绛传》有感。没有尘世的喧闹和打扰,我独游于字里行间。《杨绛传》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记得在学校的颁奖词中听闻过这个名字,封面中几个大字"生命的烤火者"令人遐想。不禁翻开书页,了解杨绛先生的一生。

书的一开头便介绍了杨绛先生的家庭背景,出生在无锡小镇的杨季康,那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让小小的杨季康浑身上下给人一种和颜悦色、温文尔雅的气息。想象中这样的女子只需要在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即可,其实温润是杨绛先生的底色,但要误认为她是个"面人",那就大错特错了。文革期间,她的丈夫钱钟书被莫名的扣上了一个"罪名",被贴上了大字报, 杨绛激烈的反应,震动了她的同事,人们没想到弱质芊芊的杨绛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外柔内刚。她抗议,她呐喊,这正是文革期间中国知识分子的表现,铁骨铮铮、刚正不阿,更表现她对丈夫真挚、深厚的爱。她常说:"忧患容易孕育智慧,苦难方能滋生修养。"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她始终和祖国共沉浮,这才是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

杨绛与他的丈夫钱钟书被称为文学界的珠联璧合,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夫妇二人始终如一、淡泊名利、潜心向学。杨绛先生的作品《我们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想着会是一本描述家庭和睦、零杂琐事的事的回忆录,就在我将书往下翻阅,我才明白:这是充斥着生死离别的回忆录。女儿与丈夫相继离去,杨绛先生已心静如水,感叹:"世间好物不坚拆,彩云易散琉璃脆。"生死无常,世事就如一场长梦,梦醒了,就回家了。不得不感叹先生的文学功底以及对世俗红尘的释怀。她的笔清淡,她的文哀而不伤。她给人以无限慰藉,给人以生命的希望。

经历了与家人的生离死别,中国的分崩离析种种事变,杨绛先生孑然一身地生活在世上,饱经沧桑后,她并没有一脸戾气反而更加沉稳。岁月将她打磨成了一颗珍珠,光芒并不耀眼,内敛而温润。

也许我对杨绛先生还没有理解透彻,对她的作品也没有本本篇篇都了然于心。但从《杨绛传》中至少我认识了一个坚韧、爱国、勇敢的女人。她是"生命的烤火者",她的生命接受了中西文化之火的洗礼,她的生命亦烘烤着百年的文学历史。火萎了,她也走了,她的文字,她的品质,将永存于我的心中。

杨绛传读后感 篇6

读《杨绛传》[追思纪念版](罗银胜著 )算是机缘巧合。一两周前逛超市,在图书角买的,回家拆了包装,还没来得及仔细研读。被撞那晚,家人接我时,顺手带上这书。闲处无客来,独坐自慵损。养伤的这两天,内心日渐焦躁,为了打发时间,开始翻阅这书,也借由这书走进了先生的世界,感慨良多,受益匪浅。

先生一生淡泊。她说‘她是一滴清水’,殊不知这滴水却折射了太阳的光辉,照亮了读者们的心房,包括伪读者的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难得先生,却一生保持着一份清明与淡泊,甚至有一点特立独行。不了解先生的人,自然会觉得她是高傲了,先生自己也有自知,用她劝慰自己的话讲便是“我们和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我们年轻不谐世故,但是最谐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修身养性,独善其身,剩下的,留予外人道也。

先生说,“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你骂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决不还手。若你拿了刀子要杀我,我会说:‘你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要为我当杀人犯呢?我哪里碍了你的道儿呢?’所以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要学会含忍。”能忍,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度量,也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人生的技巧。难得先生,一生将忍的艺术升华到极致,升华到自觉将自己处理为某种“零”。如此淡然,宽容,着实让人敬重。

曾经我的日记里写过这样一段话:生活教会我谦卑,教会我礼让,独不曾教会我强势,所以很受伤,常常。尽管看不惯我柔弱的人一直希望也三番两次地教育我,偶尔要学会霸气,至少气势上不能差人家太多。但没办法,性格造就的东西,真的好难去改变。尝试着去强势,但现实面前,软弱还是会占据了上风。所以,还是顺其自然,单纯地虔诚地祈祷:我待人好,人亦以好待我吧。反之,也只能自认栽,道一句:‘那人真没素质,不跟它计较好了’,作为翻篇。

“木子心清淡若水,守得云开现彩霞。”虽然不知爸妈给我起那名字的缘由,但这是年纪渐长的我对自己名字的浅解,这也是我日常勉励自己的话。“不怒不嗔,不争不辩,随遇而安。”

杨绛传读后感 篇7

最近在翻罗银胜著的《杨绛传》,是在读了梁实秋老先生的《雅舍忆旧》之后,觉得这些遥不可及的大师们,也有一样日常生活,或琐碎、或艰辛、或温馨,甚至有时还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点点影子,只是他们对生活更认真、对爱情更认真、对人对事更认真,即便是战火纷飞、“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也仍然能够认真面对生活,比我们现在来讲所谓的什么挫折、困难或是生活中的不如意,显得有更大胸怀和更加艰苦的奋斗,我们比之他们相差太多太多。

书翻到第四章的时候,作者总结了杨绛的晕船哲学,很是吸引人。1938年,远在法国的杨绛、钱锺书夫妇面对国破家亡的情势,不得已带着女儿钱媛远渡重洋返回祖国,在阿多士2号的法国邮船上,由于海上风大浪急,他们经常晕船,尤其是钱锺书晕船更甚,十分难受。经过几次风浪颠簸,聪慧的杨绛对钱锺书说:坐船不晕船,就要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让自己永远与船稳定成90度直角,永远在水之上,平平正正,而不波动。钱锺书按照杨绛说的去做,果真有用,不晕船了。

后来,杨绛把自己这次体会凝练成了为人处世的哲学: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坐直了身子,岿然不动,身正心正,心无旁顾,风浪其奈我何?这就是杨绛的晕船哲学。文革时,杨绛也如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受到迫害和打压,杨绛在外国文学研究所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揪出来”,并且被剃了“阴阳头”,她和丈夫钱钟书一起被划分为“牛鬼蛇神”, 她被安排去扫厕所。即便是这样一种遭遇,她仍然念念不忘《堂吉诃德》的翻译,并拼尽全力将书稿保护了下来。后来在《干校六记》中,杨绛写得克制而又平静,“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努力保持丝丝温情,即柔弱温和有坚强不屈,时刻在那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着自身90度的挺立。

我们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风浪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稳稳的站立90度,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便是不被风吹倒、不被浪掀翻的最好保证。

杨绛传读后感 篇8

八一班张志昊 杨绛是钱钟书先生的妻子,是钱瑷女士的母亲,这本书是写他们家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每个字都透着浓浓的亲情气息。 整本书的开始是一个“梦”,一个“长达万年的梦”,梦的主要内容是一家人在一条古栈道是离离合合,聚聚散散。

一开始看的时候,我看不懂她的那个梦是要说明什么,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当看一篇小说。但当我看到后面的内容时,我才明白,这个梦是她们一家在一起走过的最后一段人生路的写照。她欲扬先抑,开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阅读的兴趣。

杨绛的写作风格和我以往见到的许多作家的风格不同,前一段时间我看余秋雨的文章比较多,他的文章总是在表象中寻找内涵,寻找风景之后的文化,寻找大背景、大道理的解读。他追求的是“大”,还有许多作家群起效之,结果却都丢了自己的风格,又学不到他的“大”,所以余秋雨得以闻名。而杨绛不一样,她注重细节,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笔,看似零散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她文章中的亮点。而这些点点滴滴,正是我们平时觉得不足挂齿的那些片断,但杨绛却可以把它们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就变成了一条项链。她不直接抒发感情,不直接议论人事、阐述道理,她只是从容地叙述,将那些她家里的小事娓娓道来,变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这样细致的、不动声色的讲述,使读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间,她所要表达的主题也在这样的讲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这本书的内容我也比较喜欢,字里行间满满的全是要溢出来的亲情。我很珍惜亲情,很爱我的爸爸妈妈,很喜欢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这本书的内容也算是配合了我的心情,所以特别喜欢。 杨绛的书我还在找着看,她的作品风格是我比较喜欢的风格。我从她的书中也学到了很多。的确,珍珠每个人都有,但是项链却是珍贵的。因为许多人都对自己的珍珠视而不见,任它们散落,却不会将他们串起来。所以我正在学,学会了串珍珠,就拥有了项链。

杨绛启发我们

大家想过没有,杨绛既非圣贤也不是伟人,她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也不是人们追逐羡慕的高官和富翁,那么,是什么让她的去世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一个深居简出的她又是凭什么打动了人们的心呢?

众所周知,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必然是世上最稀有最缺少的东西,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今天的国人最缺什么呢?杨绛用她一生的行为回答了我们:那就是面对人生苦难的“淡定与从容”。

当下物欲社会,丛林法则,动物凶猛,人们都在为名利地位烦恼而焦虑地奔忙着。按理说,除了荣华富贵,其他的东西应该是人们无暇顾及的。但杨绛的从容和淡定却让人们驻足、沉思、向往。这映射出一种什么样的真实呢?

淡定不是金钱,从容也不是地位,那只是一种难以表达和形容的内在修养。修养无影无形,也不能当饭吃,那么,它的价值是什么呢?我们每天汲汲皇皇如蚊嗜血般追求的名利地位又价值几何呢?

从容淡定,说起来容易,但一个人要做到在充满苦难和煎熬的人生面前从容淡定,如如不动,需要多少的生活磨砺和心灵的修炼啊!没有超越钢铁般强大的内心世界,如何能把精钢般的苦难化为绕指柔的一缕春风?但我们看到,杨绛做到了!问世间,还有几人能够做到?她哪里是一个平凡的老太太,她是一个伟大的哲人和智者!

有人说,杨绛说的话虽然简单,但很有道理。真的是“简单”这么简单吗?太小看杨绛了!我们能够理解杨绛的“简单”吗?我看未必。下面,我们不妨从杨绛对我们启示中一探究竟。

1、杨绛启示我们:“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杨绛过去曾经追问:“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正在寻觅归途。”,多年的心灵修炼和感悟让她找到了自己的家。她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回家者是谁?家在哪里?我们知道自己是谁吗?我们是否怀疑过这个贪婪的肉身并不是真正的自己?为什么要洗净污秽回家?我们是否问过自己究竟为什么活着吗?我们思考过人生的意义吗?我们耗尽一生,身心俱疲搞来的万贯家财带得回家吗?人生的意义除了纯洁自己的灵魂还有其他吗?

2、杨绛启示我们:“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死亡意味着什么都没有了吗?我们思考过死亡吗?我们害怕死亡吗?我们是不是贪婪地希望自己能够长寿?这可能吗?我们相信老祖宗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吗?为什么不信?我们知道自己明天还活着吗?

3、杨绛启示我们:“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我们明白其中的哲理吗?如果我们自认为明白,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欲望呢?为什么让这些欲望肆无忌惮地耗费我们的生命呢?

4、杨绛启示我们:“人其实很了不起,天堂就在人的心里。”。

天堂不是在天上吗,怎么跑到了心里?我们知道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吗?我们懂得心生万物、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心外无物、心即理吗?我们是否与真正的自己——心灵——亲切地交谈过?

5、杨绛启示我们:“人能够凝练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

水流人不流,我们知道杨绛在说什么吗?这不就是道家的无为自然、佛家的饿了吃饭困了睡觉、王阳明的事来应事事过不留,心如如不动吗?

6、杨绛启示我们:“我和谁都不争,和谁我都不屑。”。

我们是否经常为了一己之私与别人争斗不休?我们理解老子“上善若水”、“无为不争”的最高智慧吗?

7、杨绛启示我们:“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我是不是为了别人的眼光活着?我累死累活只是为了得到别人那份廉价的赞美吗?这是何等的可怜而自卑啊!我们总是那样虚荣而虚伪地活着!怎么就不能为自己活几天呢?不要辩解,这是智慧问题,没有自欺欺人的高尚。

8、杨绛启示我们:“人的追求境界和想法,有没有‘形而上’,总是不一样的。”。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形而上的道是万物主宰,一个人不能对道有所领悟那就谈不上什么境界了。形而上统御形而下,精神高于物质。想一想,胡雪岩抱着一堆“白老虎”和一群庸俗不堪的老婆惶惶不可终日,可怜吗?我们以他为榜样还谈什么境界?再想一下,智者范蠡运筹帷幄,助勾践复国。识鸟尽弓藏之理流勇退。成为国之首富后三散家财,轻揽西施荡舟西湖。那一份淡泊和潇洒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9、杨绛启示我们:“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

这又是在说什么?您是否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让人幸福快乐的事情总是那样来去匆匆,而留下的不是烦恼焦虑,就是空虚无聊?你是否怀疑过这繁华的世界其实是一种虚妄的存在,你在心里探索过吗?你是否在顺利时得意忘形,目空一切;而处于人生低谷时垂头丧气,怨天尤人?这样没有经过审视,喜怒无常的人生值得过吗?

10、杨绛启示我们:“我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

我们除了整天关注那些没有生命的金钱和所谓的事业,我们是否应该收敛一下自己的贪婪,关注一下身边生气盎然的花朵小草和美妙婉转的鸟鸣呢?我们听得懂它们在诉说着什么吗?你的人生哲学是什么?财富、成功、事业吗?如果离开了对生命的领悟,离开了快乐的心情,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11、杨绛启示我们:“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淡定和从容是强大心灵的外在表现,它是一种坦然,是一种洒脱,是一种对大道心领神会的自然无为,这里没有刻意、痛苦和忍耐。那些为了名利而搞得焦头烂额的人们总是自欺欺人地说:“人生就是要拼搏,我经历过,重在享受过程。”。这种为自己贪得无厌涂脂抹粉的蠢话也说得出来!人活着就是为了折磨自己吗?今天得意洋洋,明天灰头土脸,这样的波澜好玩吗?人生本来就是苦,不知回头是岸,反而苦中求苦,脑子进水了吗?平淡简朴的生活需要这般拼命吗?古今中外,有一个圣贤智者让我们拼命奋斗建功立业吗?千古圣贤又有哪一个不是在粗茶淡饭中享受着快乐无忧的生命历程!人生美妙的风景就在每个人的心里,那是什么?孔颜之乐、老庄之乐也!

12、杨绛启示我们:“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人们总是在悲叹自己的卑微和命运多舛,身处卑微的我们,心也受困于卑微的自我认知,所以看不懂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们总是想攀高,这样怎么能摆脱爬的高摔得重的命运呢?如蝇逐臭般地追逐名利,怎能不被倾轧排挤,遍体鳞伤?平平淡淡才是真啊,平淡之心如何存在卑微感受?平淡清贫中才能产生大智慧啊!我们总是显得那样的世俗而老练,摇头晃脑,似乎无所不知。我们在疯狂追求物欲的同时,却把那宝贵的天真丢失了。丢失了天真,哪里还有纯洁可言?哪里还有快乐可言?

13、杨绛启示我们:“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就学小说 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在做大家认为正确的事情?我们了解性之所近指的是什么吗?看看应试教育下的可怜孩子,他们怎么可能有快乐可言?

14、杨绛启示我们:“假如‘心如明镜台’的比喻可以借用,我就要勤加拂拭,抹去一切尘埃。”。

这是禅宗的渐悟法门。心是什么?心在哪里?我们知道吗?我们在修心吗?不,我们在修脑,在发挥我们小聪明。怎么看不见,我们的心灵已如垃圾场般污浊,怎一个“拂拭”能够清除?人世间,有几人每天在打扫蒙在心灵上的尘埃?

15、杨绛启示我们:“假如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

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若违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也不过做了千百年的禽兽。”。我们总是心甘情愿地做禽兽。从来不管什么致良知,灭人欲明天理。我们认识自己吗?我们在洗练自己吗?圣贤的教诲就在手边,我们却弃之如敝履。更妄谈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仔细反思一下,我们除了口头禅还会什么?

16、杨绛启示我们:“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得到金钱,拥有金钱未必拥有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如愿以偿。”。

这是曾国藩“求缺”的学问啊。物极必反,月圆则缺,满则溢。你在追求完美吗?这世界上存在完美的人生吗?显然是不存在的。真相是,完美是不存在的,人生得失平衡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17、“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于是无求,与人无争,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这就是造物主赐予我们的幸福和快乐,但要获得的前提是:单纯、无求、不争。这三点我们做得到吗?

18、杨绛启示我们:“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

这是什么?这是孔子“六十耳顺”的境界啊。孔子被别人称之为丧家之犬,他乐呵呵的说:是啊,是啊!这种境界是以知天命为前提的,我们知天命吗?

19、杨绛启示我们:“显然炼人比炼钢费事;“坐冷板凳”也是一项苦功夫。 ”。

炼钢苦,而练人更苦,“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处勤苦易,处闲散难”。我们耐得住被忽略后的那份无所事事的寂寞和孤独吗?

20、杨绛启示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好是个很痛苦的过程。我猜想,圣人苦修苦练,只从这点做起。一个人刻意修身求好,才会看到自己的不好。然后,出于羞愧,才会悔改。悔了未必就会改过来。要努力不懈,才会改得好一点……”。

这是杨绛先生心灵的修炼的真实体会,是三省吾身,是知耻而后勇,是君子无二过。要领会杨绛的心啊。她能够说出“出于羞愧,才会悔改。悔了未必就会改过来。要努力不懈,才会改得好一点……”这样的话,足以说明她是曾经沧海的过来人,也足以说明她一直在苦苦的磨练自己的心。我们呢?我们每天在干什么?一个月有一省吗?想一想,我们除了为自己的错误狡辩还能做什么?我们已经变得不知羞愧,不知悔,更不用说改了!

21、杨绛启示我们:“肉体包裹的心灵,是经不起炎凉,受不得磕碰的。”。

只有像释迦摩尼一样觉悟;只有像颜回一样“堕肢体”;只有像老庄一样摆脱肉体这个“大患”,那颗脆弱的心灵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你知道吗?那颗被肉体包裹的心灵才是真正的你啊。喜怒哀乐由心而发,心灵才是主宰啊,你让它从属于肉体,这样一来,肉体的痛苦就变成了心灵的痛苦,这样怎么能摆脱“人生是苦”这个魔咒?要认清真假我啊,命运注定指的是肉体这个“假我”,而心灵——真我——是无拘无碍,自由自在的。让它摆脱肉体的包裹,展翅翱翔于天地之间吧,这才是真正的觉悟啊!

22、杨绛启示我们:“刚开始是假装坚强,后来就真的坚强了。”。

你知道真正的坚强是什么吗?故作镇静、假装无所谓、沉默不语、强打精神、化悲痛为力量等等都不是坚强。坚强来自于心灵,心灵的坚强来自于心灵的觉悟。物质财富只能保证肉体的生存,它与强大没有关系。只有心灵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坚强!

23、杨绛启示我们:“消失于众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如细小的野花隐藏在草丛里,不求‘勿忘我’,不求‘赛牡丹’。”。

我们是不是一天到晚想出人头地?是不是总是想成为大富大贵之人?是不是总是想着在人前牛逼显摆?要知道,这不仅是无明无知,也是肤浅庸俗啊。人生的境界是什么?最高的境界是知天命、是觉悟、是耳顺、是宠辱不惊、是致良知、是无欲无求、是无为、是淡定从容、是率性而为、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第二境界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不惑、控制欲望,知足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人生在世,达不到最高境界,但至少要达到第二境界啊。

就是杨绛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她给我们的人生答案。我们应该感受到,杨绛并非在说教,他像老子一样,只是在阐述真理。更形象地说,她只是在自言自语,是在反思反省,是在与自己的心灵对话。面对这样一个伟大而觉悟的女性,我们应该感到羞愧而无地自容。怎能轻言“简单”二字。可叹我们连她的文字尚且一知半解,至于她那颗深刻的心灵,我们怎么可能轻易地走进去?她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人。在这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老人面前,我们显得是那样的无知和浅薄,脆弱而庸俗不堪!

杨绛走了,令人感伤。她酷爱读书,从书中汲取智慧,同时,她随时都不忘观察、思考、感悟周围的一切,保持一种觉醒的状态。在这样的基础上就建立了她自己的人生哲学。在这种哲学的支撑下,她从容淡定地经历了命运给予她的折磨和打击。批斗,丧女、丧夫之痛并没有让她沉沦,反而激起了她对快乐生活的向往。她宁静悠远,人淡如菊。

钱钟书叹曰:他娶到了“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对一个女人还有更高的评价吗?他们两人相濡以沫,荣辱与共。既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又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与坚守。他们的淡泊名利不是嘴上说的,而是落实于行动的。2001年,钱钟书、杨绛把一生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他们过着非常简单朴素却其乐融融的日子。

反观我们自己,既没有视名利如粪土的崇高境界,也没有置身于其乐融融日子里的智慧。我们像一只永不知足的动物,一生都在贪婪地觅食,宁可食物发霉变质,也要放在自己的窝里,那是怎样的一种自私和愚昧啊!

杨绛的境界是她自己苦心磨练出来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产生的。她的言行揭示了杨绛是怎样炼成的答案。要坚信,任何人只要在追求像杨绛一样博学的同时,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心灵,在不久的将来,都将会听到来自纯洁心灵的亲切问候,到那时,你就知道了什么才是你的真正渴求了!

那是什么呢?当然不是虚妄的荣华富贵,而是面对坎坷人生的那种从容淡定之心!

《有梦不觉人生寒——杨绛传》:以淡定从容的心态,过好每一天

杨绛先生的一生风雨飘摇,波澜起伏,即使生活万千纷扰,她依然不改心中的平静,以淡定从容的心态,过好每一天。

她的一生给予我们很多的启迪与力量,尤其是杨绛先生,对于学问的追求,让人钦佩。

她曾经说过:“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绝对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她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她和丈夫钱钟书对书的追求超越了生命,她曾经陪着钱钟书去国外读书的那段日子,他们在牛津图书馆埋头苦读,时不时的开展读书竞赛,不敢浪费一点时间。

即使在家中,每天到了晚上,两个人相对而坐,在书海中尽情的畅游。

对杨绛而言,读书是生活中至高无尚的追求,安静的日子,有了书的存在,生出了许多诗情画意来。

他们对于学问的敬畏和如饥似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我们在现实中,读书可能比较肤浅,不愿意做笔记,遇到生僻字或者不易理解的句子,往往一带而过,不愿深究。

我们这个时代给予我们很多的便利,网络四通八达,信息泛滥,往往注意力不易集中。

在杨绛身上,我们要学习以一种淡泊名利,坦然宁静的心态

面对人生。

时间回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没有了工资的杨绛和钱钟书,工作有了变化,他们的新工作是打扫厕所和打扫大院。

但是杨绛没有感到恶心和厌烦,而是想尽办法把厕所打扫的焕然一新,尽心尽力做到最好。

之后又被分配到防空洞搬书,看菜园子,又经历了女婿自杀,与丈夫,女儿分别。

即使日子再辛苦,再无趣,她也能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注入不一样的美好与意义。

就像她说的,以前坚决不能忍受的,现在都忍受了,以为不能熬过去的,现在都熬过去了。

当下乡任务结束,回望熟悉的乡村时,竟然有了牵挂而幸福感满满。

如果说这是人生的一次挫折,那面对一生挚爱的女儿和丈夫的离世,无疑给了她更加沉重的打击。

“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她把悲痛化成力量,在文字中坚强地站立起来,她在怀念中写出《我们仨》,那里有爱,有温暖,从此心灵有了安放,那是她永远的家。

面对人生的突然变故,她只有坦然接受。

她淡泊名利,不管生活如何疾风骤雨,依旧读书、写作,生活的安稳宁静。

生活总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当头棒喝,当我们别无选择,那就选择去面对,去接受,以处变不惊的态度,行走于人世。

像杨绛一样,遇到困难时,全力以赴,遇到困境时,选择坚韧,遇到曲解时,交给时间。

“无迹方知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

人生如同沙漏,一点一点的流逝着我们的容颜,流逝着那些匆匆的岁月,不管我们走入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别忘记让自己拥抱梦想。

有梦不觉人生寒,以淡定从容的心态过好每一天。

杨绛最透彻的人生感悟

杨绛先生的话激励了很多的中国女性,我觉得她的笔下有最透彻的人生感悟,就由我来给大家浅说一二。

我最喜欢的是她说的这六句话:

1. 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2. 刚开始是假装坚强,后来就真的坚强了

3.时间,会留下最真的人。

4.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5.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6.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杨绛语录一生所求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若米知识的其他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qinggan/81319.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王者连输心情说说 王者连输心情
没有家的情感语录短句__没有家的文案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