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影视 > 孟良崮之战电影

孟良崮之战电影

导读电视剧和电影红日就是根据孟良崮战役改编的?最佳答案电视剧《红日》,是根据吴强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该剧讲述的是1947年蒋介石撕毁和平协议,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华东野战军...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孟良崮电影完整版下,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电视剧和电影红日就是根据孟良崮战役改编的?

电视剧和电影红日就是根据孟良崮战役改编的?

最佳答案电视剧《红日》,是根据吴强同名长篇小说改编,

该剧讲述的是1947年蒋介石撕毁和平协议,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华东野战军在苏北和山东解放区与国民党74师展开一场殊死搏杀,在山东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终于攻下了孟良崮,消灭了74师的故事。

电影《红日》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天马电影制片厂) 拍摄的战争故事片,由汤晓丹执导,张伐、高博等出演,于1963年5月1日上映。该片根据吴强的同名小说改编,以涟水、吐丝口、孟良崮三次战斗为主线,讲述了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消灭国民党王牌部队第74师的故事。

反映孟良崮战役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最佳答案红日

电影《红日》拍摄于1961年到1963年。影片取材于1947年的“孟良崮之战”,这场闻名中外的惨烈战役对交战双方有着存亡绝续的意义。影片尽量客观地塑造了国共双方的各级将领达20多人,从军师团到连排班,人物众多,个个鲜活生动,是为经典。当中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更是唱遍全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片 名: 红日

主 演: 张伐 高傅 中叔皇 康泰

导 演: 汤晓丹 影片类型: 战争

地 区: 大陆 上映时间: 1963

语言说明: 国语

1946年冬,苏北连水城下,硝烟弥漫,火光冲天,讲述我军沈振新、丁元善部,顽强地抗击着气焰嚣张的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在给予敌人重大杀伤以后,为了配合整个战局需要,奉命主动北撤,广大官兵怀着沉痛的心情,带着“再跟七十四师干”的杀敌决心,离开苏北根据地的故事。

······················

红日

故事片(黑白)。天马电影制片厂1963年摄制。

1946年初冬,蒋介石对华东解放区发 动大规模进攻。人民解放军沈振新部 在苏北涟水城外,与蒋军“王牌”整 编七十四师张灵甫部激战以后,主动 北撤山东。张灵甫气焰嚣张,与其他 师共二十万人,向山东临沂地区齐头 并进,盘踞济南的敌人也同时出动, 企图南、北夹击我军。我野战军司令 部决定一部分主力在南线阻击,大部 分迎战北面的敌人。于是展开了著名 的莱芜战役。沈振新军奉命拿下莱芜 城北的吐丝口镇,以截断敌人的退路 。而刘胜团被留下作为军的总预备队 ,团长刘胜和连长石东根因求战心切 ,情绪急躁。战局急剧变化,莱芜五 万敌人在我军的猛攻下,妄图向吐丝 口方向突围。沈振新当即命令刘胜率 部投入战斗。刘胜用一支突击力量越 过前沿,直插敌人的师部,获得全胜 。胜利鼓舞着全军,然而石东根却有 些忘乎所以,军长对他进行了严肃的 批评。蒋军以张灵甫为先锋,又向我 蒙阴、坦埠进攻,妄图聚歼我主力于 沂蒙山区。为了分散和牵制敌人,沈 振新部从沂蒙山西侧,插到敌后鲁南 一带。敌七十四师进攻坦埠失利,向 南溃退。沈振新部星夜飞兵抢占垛庄 ,切断敌人退路,将七十四师紧紧包 围在孟良崮山上。张灵甫想以声东击 西的诡计突出重围,但在我军凌厉的 攻势下,阴谋未能得逞。战斗中,团 长刘胜不幸牺牲。在攻占孟良崮顶峰 时,石东根连的战士搭了人梯攀上悬 崖绝壁,直捣张灵甫指挥部石洞。张 灵甫负隅顽抗,被我击毙。我各路大 军在孟良崮胜利会师。 编剧:瞿白音(根据吴强的同名小说 改编) 导演: 汤晓丹 摄影: 马林发 美术: 葛师承 作曲: 吕其明、萧珩 扮演者 剧中人 扮演者 剧中人 张 伐 沈振新 杨在葆 石东根 里 坡 刘 胜 舒 适 张灵甫

孟良崮战役张灵甫兵败身亡,儿子说他只是因为服从命令

最佳答案整编七十四师作为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一兵团先锋部队,攻击华东野战军总部所在地蒙阴坦埠(danbu),却发现被解放军包围了。

这个时候,是听命继续攻击,还是收缩到平原自保,张灵甫的参谋长、旅长争议很大。

58旅旅长卢醒坚决主张继续打,认为擅自放弃锱重撤退,损失巨大无法向上级交代。

校长让他固守待援,“中心开花”,张灵甫选择了听命令。

电影《红日》对这个部分的描绘比较贴近史实。

参谋长按照张灵甫的吩咐给旅长打电话:“下山的路非通不可”,要翻过孟良崮,夺回垛庄。

张灵甫接到电报,抢过电话,命令部队,不下山了。

志得意满的张灵甫对部下说:“委座这个计划是伟大的”。

对于参谋长担心的粮食弹药和水的不足,张灵甫毫不担心地回答:徐州会空投过来的。

他和旅长等部下一致认为,守三天肯定没问题。

张灵甫只是没想到,国民党战功赫赫的“抗日铁军”,苏中苏北攻城掠地的王牌部队,在孟良崮连三天都没守住,全军覆没。

事后蒋介石对他的褒奖之词,主要是说他听命令。

蒋介石在张灵甫追悼大会上写了悼词,让他的代表中将杨参议宣读,说张灵甫奉命退守孟良崮高地,饮水断绝,粮弹俱尽,四面受敌。然而,“ 明知无法达成任务,仍以彻底遵奉命令为职志” ,死守阵地,“不屈”而“自戗”。

孟良崮的“中心开花”是张灵甫给老蒋的建议,主动留下来以自己当诱饵吸引华野主力,还是老蒋闭门造车想出来让张灵送命的“伟大”计划?

张灵甫之子张道宇曾就张灵甫兵败孟良崮说:孟良崮战役计划是由兵团汤司令制定,经陆军顾总司令核准,又被蒋主席批准的,作为军人要听指挥的。

1947年5月16日,国民党军整编74师中将师长张灵甫兵败孟良崮,葬身沂蒙山区。彼时,儿子张道宇尚在襁褓。

几十年来,他的儿子一直在探寻父亲死因真相。因为他的身份,他能够接触到很多当年的 历史 真实资料,也见过很多亲历者。

相对来说,尽管他对父亲兵败身死有一定褒义倾向性,但作为当事者后人,他的这个说法,无疑也有一定的权威性。

汤恩伯一兵团制定的作战计划是让张灵甫整编74师中心突破,迅速攻占华东野战军总部所在地坦埠,这一计划是经徐州陆军总司令、南京国防部、老头子蒋主席层层审阅批准的整体作战计划。

这个作战计划,经国防部层层下发。

战役之后汤恩伯一兵团的战斗详报,也明白无误地记录了战役的侦察、发起、过程,也可以说明这个计划。

从这个角度看,整编74师只是尖兵部队。在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45万部队里面,也只是汤恩伯第一兵团第四纵队的一部分。

九纵侦察连长齐进虎,深入敌后,抓了个舌头,是整编74师一个送达作战命令的参谋,缴获的文件和口供,也印证了这个作战计划。

大卧底郭汝瑰也抄了一份,让交通员发给我军高层,不过应该对华野并没起多大作用,因为郭汝瑰知道这个计划的时候,那是1947年的5月12日,孟良崮战役已经开打了。

由于路窄难行,张灵甫没有按照预定时间发起攻击,其它部队,则更迟缓。

行军途中谍报队从去临沂的老百姓嘴里得知眼前军情不明,有几十万解放军主力,“要吃大亏”,于是向汤恩伯报告,要求收缩防御。

汤恩伯连夜打电话给国防部参谋次长刘斐,要求更改作战计划。

刘斐说,时间太晚,“老头子睡下了”,一口拒绝。

汤恩伯又打给顾祝同。顾总司令告诉汤恩伯,计划是国防部、参谋总部的命令,他无权调整作战方案,还是执行吧。

他们也知道,一线指挥员惯于夸大敌情。

李天霞还说他当面之敌是解放军十三个纵队呢。

于是国防部传回命令:共军该地区无多大兵力,要74师继续攻击前进。

高层不重视,甚至不信任一线的情报,只管下达命令。

一线也很无奈,只能执行命令。

这些命令,均是兵团部的。

后来74师俘虏中高级军官的供述,也证明了这一点,并把兵败的大部分原因归咎到了高层情报不明、指挥错误上。

直到5月14日,汤恩伯还传达上峰命令:主席蒋 “迅即攻略沂水”,总司令顾 “攻占莒县”。

汤恩伯也是遵守“老头子”命令的模范,下面有纵队司令,纵队司令下面才是整编师。

到了5月16日,战斗空前激烈,74师伤亡惨重,阵地纷纷丧失,通讯时断时续,指挥混乱,伤病无法转运,已经到了兵败如山倒的地步,74师接到的命令,依然是:坚守!

张师长当然只能遵守命令。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一线指挥官的临机决断不仅决定战役胜负,也决定自身生死。

粟裕发现整编74师孤军深入,左右翼脱离十余公里,存在穿插间隙,大山阻隔,救援困难,主力在手,方便调度,于是和野司首长们紧急磋商,调整方案。陈毅拍板决定“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把攻打桂系部队的命令更改为围歼整编74师。

九纵许世友率部一夜往返70里,六纵司令员王必成部两万多人两天飞奔220里,一纵叶飞带队和张灵甫相距百米同向前行……

张灵甫和副师长蔡仁杰都误认为是友军黄百韬的整编25师。

叶飞命令,大胆穿插,不管他们。

这才是一线指挥员的果敢和担当。

国民党军官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很多军官对服从命令的执行程度已经到了教条死板的地步。

张灵甫没有突围出去,这和当年常德保卫战的虎贲部队余程万不一样。

常德保卫战,老蒋在国际 社会 夸下海口,他的部队会与常德共存亡。结果余程万尽管和74军57师的将士们浴血拼杀,“弹尽、援绝、城破”,没有选择坚守阵地战死沙场,而是带着最后的三百多人突围,让日军占领了常德。跟随余程万突围的幸存者只剩下83人,而常德城里还留下三百多伤员,被炫耀武力的日本占领军杀害。

这让老蒋在开罗的巨头们面前和国际 社会 丢了面子。所以,他要对“不听命令”的抗日英雄余程万大开杀戒,若非常德万民求情,手下将官们极力斡旋,74军57师师长余程万就被老蒋以“不服从命令”的名义枪毙了。

而74军58师师长廖龄奇,也是因为被国民党将领落井下石群起攻之说不服从命令擅离战场。逼得老蒋把廖龄奇也枪毙了。

因祸得福,58师副师长张灵甫成了师长,他能不比别人更明白“老头子”的脾气。

正因为这一点,58师师长张灵甫,升任74军副军长,以少将军衔被老蒋特批进入陆军大学甲级班(中将班),毕业后顺利升职为中将军长,首都警备区司令官。

这可是嫡系中的嫡系,心腹中的心腹,国民党正规军430万,有几个能比得了呢?

在服从老蒋命令这一点,张灵甫比国民党其它部队将领确实都突出。

不然,老将整天讲“不成功,便成仁”,号召他的黄埔学生,如果兵败,就杀身成仁。

宿北战役的戴之奇,淮海战役的黄百韬,就杀身成仁。

老将还沉痛的夸奖黄百韬:“黄埔不死”。

可惜的是,解放战争,国民党将军里,放下武器投降成了俘虏的一千多人。

这里面,黄埔一期的就有9名,而杂派出身的黄百韬并不是黄埔毕业。

这些不听校长命令的人,活了下来。

听命令的张灵甫死在了孟良崮上。

什么电视剧里走孟良股战役

最佳答案六集电视连续剧《英雄孟良崮》对孟良崮战役有细致的描绘。

这是一部由石伟导演,谢伟才、谷伟、瞿万臣、孙飞虎等主演的战争主题片,于1999年上映,用于纪念孟良崮战役,及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

剧情介绍:一九四七年,蒋军对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节节失败。为挽回颓势,蒋介石决然改变战略部署,变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个图剿灭我最富战斗力华东野战军。我陈毅、粟裕率领华野十个纵队和地方武装,以压到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在蒙阴孟良崮一举全歼蒋军整编74师,击毙师长张灵甫。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我华东军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粉碎蒋军对山东重点进攻的伟大胜利。“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是我军军事指挥艺术的奇迹与创举,是我华东军民共民同谱写的悲壮的大历史篇章!在孟良崮战役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永垂不朽!

好看的抗日电影老电影

最佳答案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几乎都对孟良崮战役有所耳闻,小说与影视作品的影响是主要原因。几部与孟良崮相关的作品相隔的时间刚好也是5年。孟良崮战役结束5年后,著名战争片《南征北战》(1952版)杀青上映; 5年后的1957年,吴强完成了他的长篇小说《红日》;又过了5年,《红日》改编为剧本,在导演过多部革命题材电影的汤晓丹执导下开拍并于次年被搬上荧幕。

从时间上来看,1952年由汤晓丹执导的《南征北战》算是第一部涉及孟良崮战役的电影。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中国战争电影的“老三战”,即《地道战》《地雷战》和《南征北战》,其中以《南征北战》的场面最为宏大,堪称中国战争电影的里程碑。不过《南征北战》并非一部历史纪实类电影,里面也并未直接提及“孟良崮”地名,而是将1947年山东战场上发生的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融合后再创作而成。

《南征北战》的片头注明时间是1947年,也提及苏中七战七捷等历史背景。影片前一段几乎都是军队在撤退,战士们心有不甘满腹牢骚的画面,对应历史,这显然是在莱芜战役之前,华东野战军在冰天雪地中向北机动,由于那次北撤的命令来得突然,很多华野战士的确是糊里糊涂的行军,自嘲“我们成了压路机”,充满埋怨。而画面切换到国民党一方时,国民党将领张军长和李军长登场,张军长样貌俊朗,年轻气盛,锋芒毕露,大有要与“共军”一决高下的气势,与人们印象中的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的形象相吻合。而李军长呢,年纪稍长,行事也较为稳重,会上还被张军长批评“保存实力”。有人说这李军长的原型是李天霞,但考虑到影片融合了莱芜与孟良崮两场大战,笔者认为李军长应该暗指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长官李仙洲。

大决战怎么没有孟良崮战役

最佳答案孟良崮战役在大决战之前,大决战在后。蒋介石把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一个是陕北的延安,一个是山东。孟良崮战役就发生在山东,国民党中“王牌”中的王牌74师三万余人被陈粟部队全歼,74师师长张灵甫开枪自尽。大决战发生在一年后的事。

《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关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系列电影,分为《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大决战之平津战役》三部六集,《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和《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分别于1991年上映,《大决战之平津战役》于1992年上映。

三部电影以宏伟逼真的气势再现了解放战争中三次决定性的伟大战役。

《大决战》三部曲作为中国电影史上最为恢弘的战争史诗,在电影、军事、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套电影全景地展示了那场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战。

电影没有将众多历史伟人肖像化,而是把他们塑造的丰富立体,让观众看到了伟人真实生活的一面,全片涉及人物过百,动用的人力、物力资源更是不计其数,是真正意义上的鸿篇巨制。

电影《红日》,真实的孟良崮,真实的张灵甫,真实的兵

最佳答案有网友曾说过,看电影《红日》怎么这么像《南征北战》呢。

没错,这两部电影取材的 历史 时间段和事件大体相同,因此在很多剧情上有相似的地方。

只是,这两部电影还是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红日》对 历史 事件和 历史 人物是偏于写实的,片中很多地名和人民以及战斗过程都是 历史 上真实存在的,而且改编幅度并不算大。

因此,《红日》算是老电影里对解放战争描写比较细致和真实的一部电影,观赏价值和 历史 参考价值极高,只是有些写实也曾给这部电影带来麻烦。

本文将从《红日》创作背景、拍摄过程、角色和演员等各方面回顾一下这部电影。

一、经典小说由六纵指挥员创作

电影《红日》改编自同名小说,而小说的创作者则是孟良崮战役的亲历者,华野六纵宣教部部长吴强。

华野六纵,和整编七十四师就是一对宿敌。早在苏北涟水之战时双方就打得不可开交,二战涟水,当时还叫六师的六纵损失惨重还丢了涟水城,指挥员王必成差点被撤职,但同时他们也把七十四师打得伤了元气,为孟良崮覆灭埋下了伏笔。

从涟水撤退到莱芜战役,再到孟良崮决战,六纵最终报了仇。在战役结束后,六纵宣教部部长吴强看到躺在门板上的张灵甫遗体,他大为感慨,从此立下了将涟水到孟良崮这个过程写成一部小说的决心。

1957年,在经过艰苦写作后,《红日》出版,这部小说得到了涟水、莱芜和孟良崮战役亲历者粟裕、王必成和江渭清等指挥员的帮助,再加上吴强对参战部队的了解,以及对国民党被俘官兵的采访,因此其 历史 价值和文学价值都极高。

2019年,《红日》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小说典藏。

二、《红日》拍摄并不顺利

《红日》的电影剧本从1960年2月开始筹备,但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多重挫折,有关部门对剧本情节、人物等细节意见不一,导致剧组创作几易其稿,最终在一年多以后,第五稿才正式通过。

上海电影制片厂马上组织演员们去体验生活,我军演员和当年《南征北战》剧组一样去了崇明岛驻军那里,而饰演张灵甫和参谋长的演员舒适和程之则去了一个特殊的地方,南京军事学院。因为当年七十四师的参谋长魏振钺彼时正在那里当军事教员,他向两位主演全面介绍了七十四师覆灭的经过以及张灵甫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

剧组到山东外景地拍摄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大家都吃不饱吃不好,导致很多人肠胃闹病,饰演团长刘胜的里坡发挥农业特长,弄来了萝卜种和茄子秧在剧组驻地旁边种,虽然没有油水,起码部分解决了剧组人员吃不饱的问题。

饰演七十四师旅长的于飞,在片中的吃相很粗犷,显得不像是一个高级将领,这里面除了人物塑造的需要之外,弄不好也和剧组吃不饱有关吧。

《红日》在集中拍摄时赶上夏天,但片中有不少冬天的戏,演员们只能穿着棉袄演戏,尤其是室内戏更为艰苦,饰演我军参谋长的中叔皇甚至中暑晕倒。

该片在拍摄完成后,虽然在陈毅元帅的过问下顺利上映,但之前在过审时也曾遇到过一些困难,主要集中在一些人物上,尤其是关于“美化”张灵甫和“丑化”我军战士方面。

三、《红日》的演员和人物

《红日》和《南征北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该片的部队层级划分很清晰,从军长、师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到战士,其中只有师一级和营一级的人物刻画较少,其他各层级都有代表性角色,其中着墨最重的主要是三个角色。

军长沈振新,饰演者张伐。

沈振新这个角色的原型明显是时任六纵司令员王必成,但王必成的外号是王老虎,和沈振新的气质有些出入,张伐饰演的沈振新明显比较儒雅和睿智。

其实,笔者认为,沈振新的原型是王必成,但不一定就必须完全照搬王必成的气质,在片中并没有我军更高领导露面(只有声音),因此在沈振新身上也可能融入了更高级指挥员如粟裕的某些气质特征。

张伐是一位著名英俊小生,饰演军人似乎不是强项,单就沈振新这个人物来说,他塑造地相当不错,喜怒不形于色,仅用眉毛和眼神就可完美演绎情绪变化。因此你不能说张伐演王必成不像,应该说他演沈振新很好。

团长刘胜,饰演者里坡

刘胜的原型应该是六纵战将刘盛起,他带领部队在抢占垛庄和攻占孟良崮主峰战斗中表现出色,不过他并没有像片中刘胜一样不幸牺牲。

里坡饰演的刘胜,在打仗时很有冲劲,符合那个时代中层指挥员的形象,只是年纪稍显大了一些。

连长石东根,饰演者杨在葆

这个角色有人说有原型,也有人没有原型,笔者认为这个人物应该是没有具体原型的,因为石东根的形象符合很多基层指挥员的样子。

石东根在片中是一个有些鲁莽又很可爱的连长,打仗时嗷嗷叫,获胜时得意忘形,他酒后挑着敌人帽子骑马飞奔的镜头是这部电影的经典场面。

但也就是这个场面,在后来引起了诸多责难,有很多人认为石东根这个样子是在丑化解放军战士。

但是,《红日》的作者吴强不这么认为,很多真正打过仗的军人也不这么认为,据杨在葆回忆,当时很多部队的人看了电影都打听,这小子是哪部队的,演得也太像一个兵了。

当年出演该片时,杨在葆还是一个在校学生,他天生形象就比较粗犷,虽是大学生却把一个有点儿痞气的石东根演得很传神,直到几十年后,即使杨在葆演了那么多角色,走在大街上依然会有人拉住他:你是《红日》里的连长吧。

有意思的是,几十年后电视剧《红日》开拍,饰演石东根的演员耿乐和杨在葆年轻时几乎一个模样,真是神奇的选角。

在国民党方面,《红日》塑造的角色并不多,戏份主要集中在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参谋长魏振钺身上,其中张灵甫是重中之重。

张灵甫这个人物传说很多,比较脸谱化的形象就是骄横,《南征北战》里的项堃主要表现的就是这个方面。

熟悉 历史 的读者知道,实际上张灵甫的形象是多面的,比如他是 历史 系出身,又会写一手好书法,因此别看很会打仗,实际上他还有儒将的一面。

此外, 历史 上的张灵甫并不是头脑发热导致被围歼在孟良崮的,实际上他是国民党前线将领里对战场感知比较敏锐也比较正确的一位,这一点像他的老上级王耀武,二打涟水时他的巧妙战术就让六纵损失惨重。真正将张灵甫送上绝路的是他的偶像和汤恩伯。

因此,《红日》剧组塑造张灵甫时力求真实,选择的演员也是大帅哥舒适。

看看这张舒适年轻时的照片,颜值绝不比张灵甫低,而且两人长相还有很多相似之处。

片中的张灵甫,表现出了骄横,也表现出了睿智,更有在大敌当前危急时刻镇定自若的表现,除了试图假投降一幕显得有些狼狈之外,他从头至尾在形象上都是一个出色的高级将领。

甚至于剧组在最后击毙张灵甫的画面处理上都非常有分寸,用了一只手和一把枪就拍完了,显然更艺术的同时也保留了张灵甫的形象。

以笔者对 历史 的了解,《红日》 里的张灵甫不论是颜值、气质还是表现,可以算是各种影视剧中最贴近真实人物的一个了。

只是,剧组这样的设计也引来了责难,那就是涉嫌美化张灵甫,但饰演张灵甫的演员舒适认为,把敌人塑造聪明一些更能彰显我们胜利的伟大。

参谋长,饰演者程之

这个参谋长的原型就是七十四师参谋长魏振钺,他为剧组提供了很多资料,再加上他当时正担任南京军事学院教官,因此这个参谋长的形象和张灵甫一样有睿智的一面,也有勇敢的一面。

程之是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四个坏蛋”之一,他演技精湛同时嗓音也很有特点,只是大家对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宝贝袈裟”。

多说一位,主要演员之外,笔者印象比较深的还有饰演阿菊的张桂兰,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她的形象太突出了,算是那个时代的女神吧。

四、《红日》对细节的真实塑造

电影《红日》的取景地就在山东,因此一山一水一村一落基本上可以情景再现。

《红日》对细节的塑造也非常出色,笔者举几个例子:

连长石东根的手表,电影一开始的涟水战役,石东根看时间用的是大个的闹钟,平时由通讯员背着。

莱芜战役时,石东根缴获了一只手表直接戴在了自己手腕上,他后来意识到这是错误的,又让通讯员将手表上交归公。

等到孟良崮战役时,团长刘胜将手表发给石东根使用。

一块手表,连接三个战役,中间还涉及到部队三大纪律,可谓是一个经典的道具。

几门大炮,开头涟水战役,这几门大炮的使用者是七十四师,用来炮轰涟水城。

到影片结尾,同款的几门大炮再次出现,使用者是解放军,用来炮轰孟良崮主峰,虽然影片没有直接用台词交代,但足以说明问题。

《红日》里还有一个细节非常棒,那就是关于“解放战士”的,莱芜战役时解放军俘虏了马步生,他加入了解放军。但在孟良崮战役开始前,这个老兵油子对七十四师心怀畏惧,遭到了战士的反驳。

到孟良崮战役关键时刻时,这位解放战士在战友感召和鼓励下冲上了主峰,立了战功。

这个关于解放战士的人物塑造,是其他影视剧里少见的,尤其是老兵油子的形象更是罕见,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再现。

最后说一个让人“感动”的细节,《红日》里机枪手在冲锋时,身后居然还跟着一位扛弹药箱的副射手,看了那么多军事影视剧,这真是又普通又罕见的场面。

综上,《红日》这部电影,虽然在描写孟良崮战役的激烈程度上仍有不足,但其对细节人物的刻画非常真实且非常成功,因此其艺术价值和 历史 价值都相当高,属于老电影里的精品之作。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若米知识关于孟良崮电影完整版下就整理到这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yingshi/19868.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李彩谭主演全部作品
美丽谎言电影__美丽谎言第33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