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情感 > 周国平作品精选简介:周国平作品

周国平作品精选简介:周国平作品

导读周国平的简介优质回答编辑本段周国平简介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周国平作品,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周国平的简介

周国平的简介

优质回答编辑本段周国平简介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生平: 1945年7月25日生于上海。 1950年在上海市紫金小学读小学。1956年在上海市成都中学读初中。1959年在上海市上海中学读高中。1962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196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军队农场劳动一年半,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任县委宣传部理论干事和县委党校教员。197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198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至今,开始时受聘为助理研究员。1984~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在职读博士研究生课程。毕业后获哲学博士学位。1988年受聘为副研究员。1994年受聘为研究员。

编辑本段周国平简历

1945年7月25日生于上海

1950年在上海市紫金小学读小学

1956年在上海市成都中学读初中

1959年在上海市上海中学读高中

1962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

196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军队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任县委宣传部理论干事和县委党校教员

197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

1981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至今,开始时受聘为助理研究员

198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在职读博士研究生课程,毕业后获哲学博士学位

1988年受聘为副研究员

1994年受聘为研究员

编辑本段周国平出版年表

1986 著:《苏联当代哲学》(合著),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三联书店。

《尼采诗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 著:《诗人哲学家》(主编和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 著:《人与永恒》,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0 著:《尼采与形而上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译:《谢林传》(合译),商务印书馆。

1991 著:《忧伤的情欲》,四川文艺出版社 。

1992 著:《人与永恒》(增补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只有一个人生》,四川大学出版社。

《断肠人在天涯——元代散曲新赏》,四川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台湾林郁工作室。

《只有一个人生》,台湾林郁工作室。

1993 译:《理性边缘的哲学——尼采论哲学之源》,香港商务印书馆。

1994 著:《今天我活着》,安徽文艺出版社。

译:《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著:《迷者的悟》,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 著:《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广东教育出版社。

《爱与孤独》,天津人民出版社。

《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比较研究》(合著),三联书店。

《守望的距离——周国平散文集》,东方出版社。

《周国平文集》(1—5卷),陕西人民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上海人民出版社。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湖南文艺出版社。

《对世界的认识》,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偶像的黄昏》,光明日报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华龄出版社。

1997 著:《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周国平卷》,四川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散文》(上,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精神的故乡》,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8 著:《精神的故乡》,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9 著:《周国平哲理美文》,广东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各自的朝圣路——周国平散文二集》,东方出版社。

《人生圆桌》(主编和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 著:《周国平小语》,广东人民出版社。

《人生哲思语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插图珍藏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与永恒》,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人生圆桌》(主编和合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悲剧的诞生》,台湾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1 著:《安静的位置——周国平散文生命感悟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爱与孤独——周国平散文情感体验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朝圣的心路——周国平散文灵魂守望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经典的理由——周国平散文读书趣味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另一种存在——周国平散文写作情怀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无用之学——周国平散文哲学家园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街头的自语——周国平散文人间随笔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自由风格》(与崔健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享受生命》,浙江文艺出版社。

《周国平文集》第6卷,陕西人民出版社。

译:《悲剧的诞生》(插图珍藏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著:《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海南出版社。

《安静》,北岳文艺出版社。

《灵魂只能独行》,海南出版社。

《爱情不风流》,海南出版社。

《智性时光》,海南出版社。

《风中的纸屑》,海南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台湾上游出版社。

译:《疯狂的意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著:《守望的距离》(修订本),北岳文艺出版社。

《妞妞》(日译本),日本PHP出版社。

2004 著:《各自的朝圣路》,北岳文艺出版社。

《周国平自选集》,海南出版社。

《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长江文艺出版社。

《我的心灵自传》,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修订本),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5 著:《周国平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灯灯亮了——我的女儿妞妞》,台湾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周国平哲理美文》,吉林文史出版社。

《人生哲思录》,上海译文出版社。

周国平简介

优质回答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198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在职读博士研究生课程,毕业后获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受聘为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扩展资料:

周国平的作品语录

1、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2、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上,谁敢说自己已经贯通一切歧路和绝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寻找了?我将永远困惑,也永远寻找。困惑是我的诚实,寻找是我的勇敢。

3、可以没有爱情,但如果没有对爱情的憧憬,哪里还有青春?可以没有理解,但如果没有对理解的期待,哪里还有创造?可以没有所等的一切,但如果没有等待,哪里还有人生?

4、人生唯一有把握不会落空的等待是那必然到来的死亡。但是,人们都似乎忘了这一点而等着别的什么,甚至死到临头仍执迷不悟。我对这种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满意。

5、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练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这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周国平

求几篇周国平精选散文

优质回答不发了,贴给你。

如果把人生譬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是漂过许多地方,对于所有人 来说是漂过岁月之河--那么,家是什么呢

一 家是一只船

南方水乡,我在湖上荡舟。迎面驶来一只渔船,船上炊烟袅袅。当船靠近时,我闻到了

饭菜 的香味,听到了孩子的嬉笑。这时我恍然悟到,船就是渔民的家。

以船为家,不是太动荡了吗可是,我亲眼看到渔民们安之若素,举止泰然,而船虽小,食 住器具,一应俱全,也确实是个家。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 漫长的岁月。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 不感到陌生。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 的风景。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 可怕。

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

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

二 家是温暖的港湾

正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 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这是尼采对女人的讥评。

可不是吗,家太平凡了,再温馨的家也难免有俗务琐事、闲言碎语乃至小吵小闹。

那么,让我们扬帆远航,

然而,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一旦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寂寞已久的心 会跳得多么欢快。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令我们绝望 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港湾。在我们的 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 精神的人间乐曲。

傍晚,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曳,人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沉思冥想打断了。我站起 来,愉快地问候:"晚安,回家的人们!"

三 家是永远的岸

我知道世上有一些极骄傲也极荒凉的灵魂,他们永远无家可归,让我们不要去打扰他们。作 为普通人,或早或迟,我们需要一个家。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长年漂泊在外,历尽磨难和诱惑,正是回家的念头支撑着他,使 他克服了一切磨难,抵御了一切诱惑。最后,当女神卡吕浦索劝他永久留在她的小岛上时, 他坚辞道:"尊贵的女神,我深知我的老婆在你的光彩下只会黯然失色,你长生不老,她却 注定要死。可是我仍然天天想家,想回到我的家。"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 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不要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至少,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有一个家让我们登上岸的。当 我们离去时,我们也不愿意举目无亲,没有一个可以向之告别的亲人。倦鸟思巢,落叶归根 ,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我相信,如果灵魂 不死,我们在天堂仍将怀念留在尘世的这个家。

等的滋味(1)

周国平

连载:周国平自选集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周国平

人生有许多时光是在等中度过的。有千百种等,等有千百种滋味。等的滋味,最是 一言难尽。

我不喜欢一切等。无论所等的是好事,坏事,好坏未卜之事,不好不坏之事,等总是无可奈 何的。等的时候,一颗心悬着,这滋味不好受。

就算等的是幸福吧,等本身却说不上幸福。想像中的幸福愈诱人,等的时光愈难捱。例如,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自是一件美事,可是,性急的情人大约都像《西厢记》里那一 对儿,"自从那日初时,想月华,捱一刻似一夏。"只恨柳梢日轮下得迟,月影上得慢。第 一次幽会,张生等莺莺,忽而倚门翘望,忽而卧床哀叹,心中无端猜度佳人来也不来,一会 儿怨,一会儿谅,那副神不守舍的模样委实惨不忍睹。我相信莺莺就不至于这么惨。幽会前 等的一方要比赴的一方更受煎熬,就像惜别后留的一方要比走的一方更觉凄凉一样。那赴的 走的多少是主动的,这等的留的却完全是被动的。赴的未到,等的人面对的是静止的时间。 走的去了,留的人面对的是空虚的空间。等的可怕,在于等的人对于所等的事完全不能支配 ,对于其他的事又完全没有心思,因而被迫处在无所事事的状态。有所期待使人兴奋,无所 事事又使人无聊,等便是混合了兴奋和无聊的一种心境。随着等的时间延长,兴奋转成疲劳 ,无聊的心境就会占据优势。如果佳人始终不来,才子只要不是愁得竟吊死在那棵柳树上, 恐怕就只有在月下伸懒腰打呵欠的份了。

人等好事嫌姗姗来迟,等坏事同样也缺乏耐心。没有谁愿意等坏事,坏事而要等,是因为在 劫难逃,实出于不得已。不过,既然在劫难逃,一般人的心理便是宁肯早点了结,不愿无谓 拖延。假如我们所爱的一位亲人患了必死之症,我们当然惧怕那结局的到来。可是,再大的 恐惧也不能消除久等的无聊。在《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一边守护着弥留之际的安德列, 一边在编一只袜子。她爱安德列胜于世上的一切,但她仍然不能除了等心上人死之外什么事 也不做。一个人在等自己的死时会不会无聊呢这大约首先要看有无足够的精力。比较恰当 的例子是死刑犯,我揣摩他们只要离刑期还有一段日子,就不可能一门心思只想着那颗致命 的子弹。恐惧如同一切强烈的情绪一样难以持久,久了会麻痹,会出现间歇。一旦试图做点 什么事填充这间歇,阵痛般发作的恐惧又会起来破坏任何积极的念头。一事不做地坐等一个 注定的灾难发生,这种等实在荒谬,与之相比,灾难本身反倒显得比较好忍受一些了。

无论等好事还是等坏事,所等的那个结果是明确的。如果所等的结果对于我们关系重大,但 吉凶未卜,则又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时我们宛如等候判决,心中焦虑不安。焦虑实际上 是由彼此对立的情绪纠结而成,其中既有对好结果的盼望,又有对坏结果的忧惧。一颗心不 仅悬在半空,而且七上八下,大受颠簸之苦。说来可怜,我们自幼及长,从做学生时的大小 考试,到毕业后的就业、定级、升迁、出洋等等,一生中不知要过多少关口,等候判决的滋 味真没有少尝。当然,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悟性,就迟早会看淡浮世功名,不再把自己放在 这个等候判决的位置上。但是,若非修炼到类似涅的境界,恐怕就总有一些事情的结局是我 们不能无动于衷的。此刻某机关正在研究给不给我加薪,我可以一哂置之。此刻某医院正在 给我的妻子动剖腹产手术,我还能这么豁达吗到产科手术室门外去看看等候在那里的丈夫 们的冷峻脸色,我们就知道等候命运判决是多么令人心焦的经历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 难免会走到某几扇陌生的门前等候开启,那心情便接近于等在产科手术室门前的丈夫们的心 情。

不过,我们一生中最经常等候的地方不是门前,而是窗前。那是一些非常窄小的小窗口,有 形的或无形的,分布于商店、银行、车站、医院等与生计有关的场所,以及办理种种烦琐手 续的机关衙门。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耐着性子,排着队,缓慢地向它们挪动,然后屈辱地 侧转头颅,以便能够把我们的视线、手和手中的钞票或申请递进那个窄洞里,又摸索着取出 我们所需要的票据文件等等。这类小窗口常常无缘无故关闭,好在我们的忍耐力磨炼得非常 发达,已经习惯于默默地无止境地等待了。

等在命运之门前面,等的是生死存亡,其心情是焦虑,但不乏悲壮感。等在生计之窗前面, 等的是柴米油盐,其心情是烦躁,掺和着屈辱感。前一种等,因为结局事关重大,不易感到 无聊。然而,如果我们的悟性足以平息焦虑,那么,在超脱中会体味一种看破人生的大无聊 。后一种等,因为对象平凡琐碎,极易感到无聊,但往往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小无聊。

说起等的无聊,恐怕没有比逆旅中的迫不得已的羁留更甚的了。所谓旅人之愁,除离愁、乡 愁外,更多的成分是百无聊赖的闲愁。譬如,由于交通中断,不期然被耽搁在旅途某个荒村 野店,通车无期,举目无亲,此情此境中的烦闷真是难以形容。但是,若把人生比作-逆旅 ,我们便会发现,途中耽搁实在是人生的寻常遭际。我们向理想生活进发,因了种种必然的 限制和偶然的变故,或早或迟在途中某一个点上停了下来。我们相信这是暂时的,总在等着 重新上路,希望有一天能过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殊不料就在这个点上永远停住了。有些人 渐渐变得实际,心安理得地在这个点上安排自己的生活。有些人仍然等啊等,岁月无情,到 头来悲叹自己被耽误了一辈子。

等的滋味(2)

--------------------------------------------------------------------------------

周国平

连载:周国平自选集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周国平

那么,倘若生活中没有等,又怎么样呢在说了等这么多坏话之后,我忽然想起等的种种好 处,不禁为我的忘恩负义汗颜。

我曾经在一个农场生活了一年半。那是湖中的一个孤岛,四周只见茫茫湖水,不见人烟。我 们在岛上种水稻,过着极其单调的生活。使我终于忍受住这单调生活的正是等--等信。每 天我是怀着怎样殷切的心情等送信人到来的时刻呵,我仿佛就是为这个时刻活着的,尽

管等 常常落空,但是等本身就为一天的生活提供了色彩和意义。

我曾经在一间地下室里住了好几年。日复一日,只有我一个人。当我伏案读书写作的时候, 我不由自主地在等--等敲门声。我期待我的同类访问我,这期待使我感到我还生活在人间 ,地面上的阳光也有我一份。我不怕读书写作被打断,因为无需来访者,极度的寂寞早已把 它们打断一次又一次了。

不管等多么需要耐心,人生中还是有许多值得等的事情的:等冬夜里情人由远及近的脚步声 ,等载着久别好友的列车缓缓进站,等第一个孩子出生,等孩子咿呀学语偶然喊出一声爸爸 后再喊第二第三声,等第一部作品发表,等作品发表后读者的反响和共鸣……

可以没有爱情,但如果没有对爱情的憧憬,哪里还有青春可以没有理解,但如果没有对理 解的期待,哪里还有创造可以没有所等的一切,但如果没有等,哪里还有人生活着总得等 待什么,哪怕是等待戈多。有人问贝克特,戈多究竟代表什么,他回答道:"我要是知道, 早在剧中说出来了。"事实上,我们一生都在等待自己也不知道的什么,生活就在这等待中 展开并且获得了理由。等的滋味不免无聊,然而,一无所等的生活更加无聊。不,一无所等 是不可能的。即使在一无所等的时候,我们还是在等,等那个有所等的时刻到来。一个人到 了连这样的等也没有的地步,就非自杀不可。所以,始终不出场的戈多先生实在是人生舞台 的主角,没有他,人生这场戏是演不下去的。

人生惟一有把握不会落空的等是等那必然到来的死。但是,人人都似乎忘了这一点而在等着 别的什么,甚至死到临头仍执迷不悟。我对这种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满意。

1991 1

孔子的洒脱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 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 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 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

以用 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 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说他没出息, 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 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 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 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 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 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 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 惟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 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 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 ,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 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 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 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 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 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 "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 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 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 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 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 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 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 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 ,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它使我可以放 心承认孔子是一位够格的哲学家了,因为哲学家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怎么会-点 不洒脱呢

1991 8

人生贵在行胸臆(1)

读袁中郎全集,感到清风徐徐扑面,精神阵阵爽快。

明末的这位大才子一度做吴县县令,上任伊始,致书朋友们道:"吴中得若令也,五湖有长 ,洞庭有君,酒有主人,茶有知己,生公说法石有长老。"开卷读到这等潇洒不俗之言,

我 再舍不得放下了,相信这个人必定还会说出许多妙语。

我的期望没有落空。

请看这一段:"天下有大败兴事三,而破国亡家不与焉。山水朋友不相凑,一败兴也。朋友 忙,相聚不久,二败兴也。游非及时,或花落山枯,三败兴也。"

真是非常的飘逸。中郎一生最爱山水,最爱朋友,难怪他写得最好的是游记和书信,

不过,倘若你以为他只是个耽玩的倜傥书生,未免小看了他。《明史》记载,他在吴县任上 "听断敏决,公庭鲜事",遂整日"与士大夫谈说诗文,以风雅自命"。可见极其能干,游 刃有余。但他是真个风雅,天性耐不得官场俗务,终于辞职。后来几度起官,也都以谢病归 告终。

在明末文坛上,中郎和他的两位兄弟是开一代新风的人物。他们的风格,用他评其弟小修诗 的话说,便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说 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他要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生活,活出自己的本 色来。他的潇洒绝非表面风流,而是他的内在性灵的自然流露。性者个性,灵者灵气,他实 在是个极有个性极有灵气的人。

每个人一生中,都曾经有过一个依照真性情生活的时代,那便是童年。孩子是天真烂漫,不 肯拘束自己的。他活着整个儿就是在享受生命,世俗的利害和规矩暂时还都不在他眼里。随 着年龄增长,染世渐深,俗虑和束缚愈来愈多,原本纯真的孩子才被改造成了俗物。

那么,能否逃脱这个命运呢很难,因为人的天性是脆弱的,环境的力量是巨大的。随着童 年的消逝,倘若没有一种成年人的智慧及时来补救,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失掉童心。所谓大人 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正说明智慧是童心的守护神。凡童心不灭的人,必定对人生有着相当 的彻悟。

所谓彻悟,就是要把生死的道理想明白。名利场上那班人不但没有想明白,只怕连想也不肯 想。袁中郎责问得好:"天下皆知生死,然未有一人信生之必死者……趋名骛利,唯曰不足 ,头白面焦,如虑铜铁之不坚,信有死者,当如是耶"名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官做大了 还想更大,钱赚多了还想更多。"未得则前涂为究竟,涂之前又有涂焉,可终究钦已得则 即景为寄寓,寓之中无非寓焉,故终身驰逐而已矣。"在这终身的驰逐中,不再有工夫做自 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接着连属于自己的真兴趣也没有了,那颗以享受生命为最大快乐的童心 就这样丢失得无影无踪了。

事情是明摆着的:一个人如果真正想明白了生之必死的道理,他就不会如此看重和孜孜追逐 那些到头来一场空的虚名浮利了。他会觉得,把有限的生命耗费在这些事情上,牺牲了对生 命本身的享受,实在是很愚蠢的。人生有许多出于自然的享受,例如爱情、友谊、欣赏大自 然、艺术创造等等,其快乐远非虚名浮利可比,而享受它们也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条件。在 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他就会和世俗的竞争拉开距离,借此为保存他的真性情赢得了适当的 空间。而一个人只要依照真性情生活,就自然会努力去享受生命本身的种种快乐。用中郎的 话说,这叫做:"退得一步,即为稳实,多少受用。"

当然,一个人彻悟了生死的道理,也可能会走向消极悲观。不过,如果他是一个热爱生命的 人,这一前途即可避免。他反而会获得一种认识:生命的密度要比生命的长度更值得追求。 从终极的眼光看,寿命是无稽的,无论长寿短寿,死后都归于虚无。不止如此,即使用活着 时的眼光作比较,寿命也无甚意义。中郎说:"试令一老人与少年并立,问彼少年,尔所少 之寿何在,觅之不得。问彼老人,尔所多之寿何在,觅之亦不得。少者本无,多者亦归于无 ,其无正等。"无论活多活少,谁都活在此刻,此刻之前的时间已经永远消逝,没有人能把 它们抓在手中。所以,与其贪图活得长久,不如争取活得痛快。中郎引惠开的话说:"人生 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犹为天。"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或许可以把袁中郎称作享乐主义者,不过他所提倡的乐,乃是合乎生命之自然的乐趣, 体现生命之质量和浓度的快乐。在他看来,为了这样的享乐,付出什么代价也是值得的,甚 至这代价也成了一种快乐。

有两段话,极能显出他的个性的光彩。

在一处他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尤其是得之自然的趣。他举出童子的无往而非趣,山 林之人的自在度日,愚不肖的率心而行,作为这种趣的例子。然后写道:"自以为绝望于世 ,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凭真性情生活是趣,因此遭到全世界的反对又是趣 ,从这趣中更见出了怎样真的性情!

另一处谈到人生真乐有五,原文太精彩,不忍割爱,照抄如下:

"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一快活也。堂前列鼎,堂 后度曲,宾客满席,男女交舄,烛气熏天,珠翠委地,皓魄入帐,花影流衣,二快活也。箧 中藏万卷书,书皆珍异。宅畔置一馆,馆中约真正同心友十余人,人中立一识见极高,如司 马迁、罗贯中、关汉卿者为主,分曹部署,各成一书,远文唐宋酸儒之陋,近完一代未竟之 篇,三快活也。千金买一舟,舟中置鼓吹一部,妓妾数人,游闲数人,泛家浮宅,不知老之 将至,四快活也。然人生受用至此,不及十年,家资田产荡尽矣。然后一身狼狈,朝不谋夕 ,托钵歌妓之院,分餐孤老之盘,往来乡亲,恬不知耻,五快活也。"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优质回答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守望的距离》读后感(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篇1

我比较喜欢看周国平先生的散文。第一次看他的文章,是因为他的一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守望的距离》,买了下来。之后,就开始有意识的找他的书看。

《妞妞——一个父亲的扎记》,也是在这种意识下买的。周先生一般都是写散文,但是发现他写的一本小说(但是又不能说它是小说,因为它是真实的。它记载了一个孩子的命运),好奇心下就买了下来。

看到一半,我就不想看了,因为愤怒。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还是把它看下去了,因为我关心妞妞(虽然我这种关心已经不合时了,此时的妞妞已经离开了)。合上书的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妞妞,她在微笑,她在天堂,过得很好。

我愤怒,是因为那个女医生的冷漠,她竟然可以无视一个孕妇发高烧,而不给她看病,这仅仅只是冷漠吗?只要是有一点良知的人,都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我愤怒,是因为那个男医生的无知,给一个孕妇照X光,这个男医生真的这么“无知”吗,孕妇不能照X光是常识,甚至是医院的规定,这名男医生,是“医生”吗?这就是在我们社会存在的医生?这就是人们把生命交到他们手上的医生?这样的人,是医生吗?甚至,这样的人,是为人父母者?他们,会怎么样对待自己的“妞妞”?

妞妞的不幸,是所有父母心中的痛!每一对父母,她们都有一个“妞妞”。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妞妞”幸福,快乐。如果“妞妞”受苦,那是一千倍苦,加在父母身上。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篇2

《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先生的一本散文集,里面每一篇散文读了都让人觉得扣人心弦,每一篇散文都体现了周先生对待生活充满激情与热爱,对待人生充满睿智与希望!而散文里那些魅力的近乎格言和诗句的语言,也深深的触动了我的灵魂。

从周先生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一位智者的沉思,一位长者的感悟,也找到了一份力量去面对凡尘中的一切琐事。周国平在自序中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守望者,“与自己在人世间的遭遇保持一个距离,有了这个距离,也就有了一种看世界的眼光”。而做一个守望者,“职责便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了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这样,即使到头来你在物质上一无所有,但你在精神上一定是一个富翁。这是多么深邃的思考啊。其实,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的使命不仅仅是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

人生是场边走边唱的戏,有太多的欢喜和悲伤要我们用一生去品尝,去守望,去记载。但人生也终究是美的,不管这其中夹杂着多少零乱不堪的东西,从中领悟一份真谛,得一份智慧,然后始终平和而从容的走下去,一直到结束也不会害怕,这就是一份完美的世俗人生!

周先生将这本集子命名为“守望的距离”,我想也正表明了人生的守望需要恰当的距离。以守望的态度来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它期待的是一个完美的世俗人生。

以守望的姿态来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守望中含着期待,而这种期待是不浮躁、是踏实、是宁静、是信心十足。读他的书,我的心变得轻松,思想变得澄澈,对生活有了更新更积极的理解。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篇3

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惭愧的是,我就是真的没有好好读过周国平。这次终于拜读了他的《守望的距离》。

“守望的距离”其实是说明精神家园的守望需要恰当的距离。以守望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着一种期待,而这种期待是守候的,守候是踏实,是不浮躁,是宁静,是信心十足。周国平先生在这本书中,他怀着深深的对生活的爱意,谈人生谈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中,而是要追索人生的乐趣和心灵的欣慰。

我们要坦然面对生活,就应坦然的对待自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呢?——百炼成钢,正因如此钢才有了韧度,人也一样,不经风雨怎能见得彩虹?

生活是美丽的,上帝让我来到这个世上就是因为这个世界很美丽。有人也许问,不是也有不和谐吗?我笑了笑说:“你见过没有瑕疵的玉吗?你见过十全十美的人吗?自然界尚且如此,又何必让生活如此完美呢?完美其实是一种悲哀。”

生活是浪漫、轻松的。他也许是月下行走的浪漫,也许是一束花的浪漫,也许是浪迹天涯的浪漫。生活的轻松是你所想不到的,但你必须先沉重。登过泰山的人都会知道:从红门向上爬,大约四个小时到南天门,再到玉皇顶。上了那里才知道什么是“一览众山小”,那才是轻松,有一种沁人心脾,飘飘欲飞的感觉。去过大海的人也知道,在海边遥望大海时,把自己寄身于海天之间,才知道什么是轻松。所以要追求轻松浪漫的生活,就要先努力奋斗才会获得。

生活中也当然会有困苦、不愉快,但这只是一次对自己的处事的考验罢了,不足挂心,总是记小事于一身的人,是总得不到快乐的,放下吧,放下就是幸福,放下就是快乐,懂得放弃的人也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想要做一个守望者,守望快乐和幸福,感受自己最美的生命。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篇4

20xx年的暑假,一本散文集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使之得到升华。散文集有个别样的名字——《守望的距离》,这是迄今为止周国平最完整的一个散文集。最初是不是经意问看到书的饿封面,喜庆了我的眼球,唯美的画面,我决定开始捧起此书。

读着读者,发现周国平的哲理文很耐读,有种说不清淡淡的冷眼观之感,但始终掩饰不住作者心中对生命的挚爱之情。读过后与其说有一份感动,倒不如说是对生命灵性的深切感悟。

“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宝石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了解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而“距离”两字更耐人寻味,平时我们所说的距离不过只是身体上的距离,心灵上的距离,而作者想来是他在估量生命体相互召唤的空间与华考时间的宽度。

细细咀嚼,蓦然发现在物资化的今天,这种我们曾经拥有的心境在不经意中逐渐地掩埋了。书中有许多作者对人生的戏考,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等。事实上,这种问题是每一个热爱人生但又难免遭遇挫折的人都会面临的。而在众多篇章中,最让我印象深刻最触动我的便是悲观执著超脱。

这三个词语中,也许平时用的最多说的最多的要属三个中的执著了。平时我们都说做任何事都要抱着一颗执著的心,可在这本散问中,周国平先生所讲诉的执著与我们向来用到说到的截然不同,是具有多面性的,作者巧妙地将三个一般不大联系在一起的三个词语连成一段影响人生的态度。作者也多次在此篇中强调了一点人一辈子只想一个问题。

人生中值得思考问题很多,但很多问题通过哲学的方面来分析就会受益非浅,从《守望的距离》中,能更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篇5

什么是幸福?有人认为满足自己就是幸福,有人认为金钱荣誉就是幸福,有人认为与别人做比较就是幸福,我说:知足便是幸福。

多数人看见别人幸福,感到自己不幸福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嫉妒,在人类心理中,也许没有比嫉妒更奇怪的感情了,它及其普遍,几乎是所有人共有的一种本能。为了害怕孤独,人会选择痛苦,博取别人的垂怜,悲伤理直气壮地成为要求被爱,被体谅,被细心治疗的筹码。嫉妒别人的快乐,永远活在别人的影子下,这样的人与自己较劲,自己折磨自己,只会使自己更加痛苦。相反,“能经天磨是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嫉贤妒能的实质是嫉名妒利,一辈子怀才不遇的倒霉蛋是不会有人去嫉妒的,“它们必欲找出他身上不如己的弱点,以证明他受之并非完全无愧,这样的弱点总能找到,因为我们怎会承认别人在一方面都胜于己呢?”

但是,伟大的成功者却不易嫉妒,因为他找不到值得他竞争的对手。那我们是不是也该提升自己,不屑去嫉妒别人呢?

真正的精神强者必是宽容的,嫉妒是弱者的品质,在生活中,如果你学会了知足,你便拥有了幸福。现在你知足了吗?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篇6

站在思想的山峰,目睹着秋风扫落叶,一片一片,融入生命的河流。你爱着,感受着,思考着——今天我活着,我只有一个人生。你一直在守望,寻找着生命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究竟在追求什么?追求一种人格魅力,一种人格上的独立自主,藐视世俗的舆论和功利。用一颗深刻的心灵感受悲剧的深刻。日子川流不息,每天都似水流年,你心中的那个心灵世界,珍藏着许多往事,有欢乐,也有悲伤,它们虽已逝去,却永远活在你心中,与你终身为伴。尽管它渺小得甚至连一丝微风,一缕轻烟都算不上,可是你依然十分珍惜这个小小的心灵世界。然而生命永远在未完成之中。回首往事,多少事想做而未做;瞻望前程,还有多少事准备做。人的一生,思绪万千。有时惊心动魄,有时牵肠挂肚。古往今来,诗哲们关于人生虚无的感叹不绝于耳。他们的悲观,执著,超脱,那些多愁善感,那些豪迈奔放,都奏响了生命的进行曲。

人生是有意义的徒劳吗?从叔本华到海德格尔,都在寻问,生命—— 沉重的轻?虚无与偶然?人生难免有等待,等待的滋味有千百种,最是一言难尽。回归简单的生活,就像白开水一样。如行云流水般,始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文字闲人,平淡有味。自然闲人喜欢躲藏起来,是顽皮还是害羞?智慧在思考中诞生,就算是孔子也洒脱。至于爱情,那是人性的一部分。人生永远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一个人只有在临终前才知道这一生最难忘的是什么?尽管那些风风雨雨已如烟雨朦胧。一句淡然面对,把一切都轻描淡写,你的诉说谁人理解。只好笑笑,古今多少事,都傅笑谈中。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的余晖散播人间,人生的尽头桑田沧海。

依然想问守望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篇7

要我看,《守望的距离》这本书是不应归类于散文而是哲学篇,就像尼采等人写的书,一大堆哲理话。

我并未说哲学对于人生来讲并不重要,周国平竟然可以将哲理写得那么厚一本,那就足以证明对于哲学,人生还是有话可说的,人生有时不能离开哲学这里说有时是因为一些人在人生中没有遇到思想错误的问题或是遇到了也是自己解决的,不必靠那些哲学书。

哲学辅助了人生,正如计算机上的软件一样,单凭一个系统作不成什么大事,只有再加上office软件就可以成为办公室里的助手,加上一些处理政务的软件,就可以成为政治上的奇才,加上装潢的软件,就可以成为生意上的老手,因此,根据不同的人生要求,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哲学作为人生的根据,这便是人有各种各样的性格的原因,因此哲学是一个辅助的工具我们的人生走向成功。

哲学丰富了人生,就如同水丰富了山川大地一样,没有水就没有大好山河与生生不息的人类历史,就没有人类文明,地球就只是死气沉沉的一个星球,等待未来物种的发现。哲学也是如此,尽管大多数人都不愿看到那厚厚的哲学书,可是,那不是哲学的问题,而是编者的问题,或许因该编的再可爱一些或是演讲,因此,不必看过多的哲学书或是不看哲学书,否则会引起你的厌烦,只要从生活中总结,正如补课一样,反复讲学生会的东西是没有做正功,只有讲学生不会的东西才是省力杠杆,只有这样,哲学才是丰富了人生,因此就有流传千年的成语,格言,哲学家,世界史也因此多了一份生机,多了许多传奇,也避免了许多错误。

哲学巩固了人生,就算是周国平也曾怀疑人生,正如庄子一样,不知是梦是醒,他不知是他做梦梦到了梦中的他还是梦中的他做梦梦到了他,既然或者就不必追究什么存在不存在的问题,管他呢!这便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哲理依据,人间有这么多是是非非,若是担心一切反而自己会伤神好在有一种洒脱的哲学态度让我们来面对这一切,是既是,管他呢!因此,活着时不必追究什么人生短暂的问题,内容才是最重要的,人生也因此不再怀疑,不再彷徨,不再犹豫,人生就因此巩固,成为定局。

哲学虽是如此的美妙,可也有其弊端,第一个就是哲学家的哲学话里也有容易使人误入歧途的东西,一些东西是不能说得太绝对的,不能肯定了一切,也不能否定了一切,正如共产党一样也有犯左倾右倾错误的时候,如果人们将错误的当作对的来使用并长期用下去,那么造成的影响要比将正确的当作正确的使用大多了。另外就是不能老是沉迷于哲学,哲学虽是非常高深的学科,而且待人去挖掘,可是哲学终究是人生的辅助,不能因此代替人生或超过人生,不能太过追求哲学而忽视了人生。有一个故事,一个哲学家过于探究哲学,一个女人向他求爱时他列举了结婚的好处和坏处,最后发现一样多,真正的做法应该去尝试一下,就去求婚,可那女人结婚几年了,孩子都有了,这便是误认哲学,哲学与生活如同水和鱼的关系,可终究不能互相代替。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篇8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题记。

《守望的距离》,给予我太多太多对人生的感悟。每每翻开这本书,再合上,这其中的过程仿佛经过了人生悲欢的轮回,让我受到心灵的洗礼,使我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人的一生,思绪万千。有的人获得了学业的成功,而寻找工作却成为了他的负担;找到满意的工作,下一步他又为家庭担忧……如此辗转不断,快乐便不留一丝影踪。毋宁说,人生是侥幸落到我们手上的一件暂时的礼物,我们迟早要把它交还。我们宁愿怀着从容闲适的心情玩味它,而不要让过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占有了我们,使我们不再有玩味的心情。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的豁达胸怀。在终极的意义上,人世间的成功和失败,幸福和灾难,都只是过眼烟云,彼此并无实质的区别。当我们这样想时,我们和我们的身外遭遇保持了一个距离,反而和我们的真实人生贴得更紧了,这真实人生就是一种既包容又超越身外遭遇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体验。

古往今来,尽管崎岖坎坷的悲论如缕不绝,可是古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是令人顿生敬仰之情。“诗仙”李白,才华横溢,无奈仕途不顺。有着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却只能做一个伶人般的御用诗人,终于他扔弃“春风拂槛露华浓”带来的皇上的青眼有加而愤然出京。从此,怀着一颗悲愤的心,遍访名山大川,然而他并未一蹶不振,而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般的洒脱。为了开心颜,怎能摧眉折腰?“诗圣”杜甫,同样的伟大,同样的怀才不遇,却是不一样的'人生。他眼见“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凉,他心感“无定河边骨”的惨烈,酒并不能换取最后的解脱,只有愁更愁。“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终于未及天命之年而病殁于漂泊的小舟中。

古人云:“知足常乐。”流星转瞬即逝,但我们期待流星许愿的实现;昙花一现,但我们享受短暂的那片氤氲。不管成功与否,我们不妨享受幸福,让快乐顺着风。让快乐再飞一会儿,别停!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篇9

读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读月读书读人,然后写诗做人明理。而我认为读周国平,便是在读社会,读生活,读人生,读周国平确实是一种享受。

有这么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可见周国平在当代的影响力很大。他对人生的态度是乐观积极的,他看重人生精神追求,看轻名利的追逐,乐于淡泊,坚持在充满功利的社会中把持自己。

在周国平的众多作品中,我最爱读他的《守望的距离》。这“守望”表示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在这本书中,他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生活、谈人生境界。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是的,在当今的社会人们需要慎独,需要看住自己的心灵,不能在追逐功利中迷失自我。

读周国平,他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之中,还应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家园。“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他告诫人们,不要让生活的烦恼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园,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才能拥有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读周国平会让人的思想变得清澈,对生活的理解变得轻松。他的文章都很美,既有深厚的哲理,又让人易懂,有着看过后让人必须去思考的魔力,静心想想,总有那么一两句在我的潜意识中定居。读他的文章,我读得了“亲情似的爱情”;读得了“家是永远的岸”;读得了“教育需要回到常识”;也因此走近了“尼采”,与一个巨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这位睿智博学的作者,不知不觉的,他带着他对人生、哲学的温情理解融入了我的生活,让我无意间也对世界改观着看待。

周国平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细读这句话,其中蕴含的便是我们做人的重要准则——重精神轻功利。

《守望的距离》读后感 篇10

在我这个年纪,读周国平的文章应该不算晚吧。在看遍了郭敬明的小说,朱自清的散文,再来唨嚼下周国平的哲理也未尝不可。有人说: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带着一时的好奇,寒假的空暇时间,便着手读起他的文章。

有很多人拥有自己的看法,但是结出的硕果却并不是很多,真正有独立的哲学思考,有生动的东西也并不是很多,但无疑周国平算是一位代表人文精神的学者,这位学者既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用哲学思考来贯穿他的文学写作。

初识他的文章是一篇名为《生命本来没有名字》的文章,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眼前便一亮,感觉很新鲜,文章充满浓郁的诗意与馥郁的哲理,无一不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感悟,那是对哲理的深刻诠释。从那时起,我便记住了他的名字。或许,正如他说的“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此时,“周国平”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汉字了,他的哲理让人回味无穷。

《守望的距离》记载了作者十余年的岁月点滴,无论是对爱的理解还是人生的追求都显现了独到的见解。但作为一个哲学诗人,周国平写下的格言使我最为感同深受。何为格言?格言不过是天神们私下议论人类隐情的悄悄话,却被智者偷听到了罢了。周国平这样读解自己的格言:我从不奢望写出能被人广泛引用的格言,而只不过随手写下自己的点滴人生感想罢了。

在这里,摘录下几句我自认为不错的格言。“我走在自己的路上了。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都已经降为非常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是这条路本身。”;“只有聪明人才能写出好格言,但只读格言的人却是傻瓜”。但这并不意味他的话句句属经典。正如:“我所厌恶的人,如果不肯下地狱,就让他们上天堂吧,只要不在我眼前就行。”

我觉得讨厌一个人本身没有错,但是讨厌别人,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控制他们。你并不能要求别人为你作些什么,就算你很讨厌他,只要我们自己做的够好,又何必去理睬那些使你难过的人呢?真正的仇人是自己,让我们少一分恨意,多一分宽容。即使那个讨厌的人纠缠着你,对你而言仍是隐形无形的。这只是我的一些不够成熟的看法,不够完善,但每个人不就是在分分秒秒的争论中长大的吗?

我相信:真正的作家,应该是为自己写作而活,如果只是贪图物质利益,那就太可悲了。因而,我很欣赏周国平说的“一个人唯有真正为自己写作,他的作品才会有比较长久的生命力。”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若米知识关于周国平作品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qinggan/72356.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河边心情说说
黑白服装时尚语录—描写时尚潮流的句子51句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